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呼唤公平教育的今天,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困生,一直备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也一直困扰着教育一线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朱彩萍 《考试周刊》2014,(82):159-159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坚持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对学困生更需加以关注。本文对化学学困生进行界定,根据农村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阐述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在转化化学学困生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教育的根本就是要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让后进的孩子变为先进,把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提高!本文中我就"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能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因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家庭温暖以及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而出现学习和心理问题.这些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成了班集体中的后进群体.为了践行"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工作中,我开展了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德育活动,并确立"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强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困生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正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希望多培养一些"尖子生",但更要厚爱"学困生"。转化一名"学困生",其社会效果不亚于培养一名"尖子生",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转化?我认为,尊重其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转化的前提和保证。一、退一退,海阔天空对待"学困生",老师要体现出宽厚与仁慈。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有时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给转化工作带来负面效应。为了更好地把握学  相似文献   

6.
朱晓兰 《考试周刊》2013,(10):161-161
近年来,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群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坚持教育公平。"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轨已迫在眉睫。面向全体学生,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要学会分析他们的心理并进行心理疏导,用科学的方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更要用"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对他们,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必然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一个教学热点问题。在分析初中数学城乡结合学生困表现的基础上,探究学困生转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丁晓英 《快乐阅读》2011,(12):39-4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为第一线的老师最大的困扰就是怎样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能提高,学困生跟得上。因此分层教学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打破班级框架,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学校里,存在于每一个年纪里,存在于每一个班级里。那么何为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关爱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本文笔者就在高中化学学科方面,谈谈学生是如何变成学困生的以及怎么样才能让学困生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董燕梅 《教育文汇》2014,(17):29-30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希望多培养一些“尖子生”,但更要厚爱“学困生”。转化一名“学困生”,其社会效果不亚于培养一名“尖子生”,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转化?我认为,尊重其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转化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注重学困生转化的细致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指出:知识的传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的每一名学生就包括我们念念不忘的"学困生".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却一直困扰我们每一位教师.工作十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转化"学困生"的研究,颇有心得.笔者认为应从寻根究源、对症下药、强化巩固三个方面来进行学困生的转化.一、寻根究源,了解"困"之因1.心理排斥型学困生这类学生的表现很多,但主要是缺乏对数学的兴趣感与  相似文献   

13.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呼唤公平教育的今天,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困生,一直备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也一直困扰着教育一线的教师。教师们心系着学困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转化学困生,也许是目的过于明确,教师们更多关注立竿见影式的学业“脱困”,而忽视了转化过程的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导致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使转化工作低效高耗。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注重学困生转化的细致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李萍 《今日教育》2004,(11):26-26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学困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经久不衰、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学困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不抛弃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最好的诠释.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成长路上不落下一个学生,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新课标要求教师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一、深入了解数学学困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对学困生要有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8.
所谓英语"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因而"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数学课堂无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数学学科是一门高度抽象、形式多变的学科,教师在一堂数学课上没法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导致每个班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学困生。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整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类型,针对各类学困生精心制作相应类型的微课来转化学困生,即分析微课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学困生不歧视、不放弃,采用分层教学法,活动的布置、任务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都应体现"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都能尝到学习的快乐。本文只以英语课后作业设计方面,谈谈如何抓好学困生,让学困生逐渐走向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