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望子成才”是普天下做父母的共同心愿,实是无可非议的,但怎样教子成才却是当前家教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重大问题。目前,有不少家长往往一想“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听说人才要从小抓起就以为仅指抓早期智力开发而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一些非智力的心理品质(意志、性格等等),即如何正确地做人。 要成才 先成人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播放过陈章良博士,记者问他是怎样走上成才之路的?陈章良首先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可见品德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是首要的。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成人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奠定基础。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多方面的,诚实则是良好的品德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诚实品德呢?一、让孩子知道诚实的重要性卡尔·威特说:"一个人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他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早期教育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但是,很多家长的教子方法却非常糟糕。有的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就拼命地灌输繁杂的数学知识,要他背诵唐诗宋词,或强迫他弹钢琴。 从生理和心理发育角度讲,幼儿的学习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学习任务只能伴随在游戏或其他活动中进行。让发育不够成熟的幼儿面对晦涩难懂的知识,只能造成他的挫折感。即使他一知半解地接受了成人  相似文献   

4.
方丹 《中华家教》2013,(Z1):42-43
作为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付出再多的精力和财力都在所不惜。孩子成绩不好,就上补习班:为了培养综合素养,兴趣班一报就是好几个。我们只会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从来不觉得这样做有何不妥。我把这种"劣习"带到美国,发现完全行不通。在不断地碰壁甚至是挫折中,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缺了几门非常重要的课。  相似文献   

5.
作为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付出再多的精力和财力都在所不惜.孩子成绩不好,就上补习班;为了培养综合素养,兴趣班一报就是好几个.我们只会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从来不觉得这样做有何不妥.我把这种"劣习"带到美国,发现完全行不通.在不断地碰壁甚至是挫折中,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缺了几门非常重要的课.  相似文献   

6.
工作十几年,在教育过程中,总会遇到游离于群体的幼儿,很多家长认为长大了就好,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说过,"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霸道,没有爱心,不知道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很是令人担忧。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率先把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列为重点教育。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1,(2):58-61
吕型伟:◎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学校不能轻易处分一个孩子。给学生一个处分容易,但给他一个机会难。◎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就是孩子对你的信任。◎有了好的校长、好的老师,在破庙中也能办成好学校。◎宽松出人才、表扬出人才、榜样出人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相似文献   

9.
黄瑾 《早期教育》2002,(6):14-14
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制定教育目标,选定成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却没有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已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生活经验?<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无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而将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10.
幼儿年龄特征,这个似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问题,称得上是幼儿教育的 ABC。但从当今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这个老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违反幼儿年龄特征的行为经常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就是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也常常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孩子施加各种压力,“拔苗助长”的情况也很突出。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没有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少孩子挨打受骂,屡遭委屈,其实并非他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成人不了解或者忽略了他的年龄特征。因此,成人在教育中要用心探索幼儿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食疗的泛滥     
中国有个悠久的饮食传统,叫做“食疗”,它的出发点之一就是缺什么就吃什么,吃什么就补什么———吃猴脑可以补脑,吃羊眼可以明目,吃猪肺可以清热补肺,云云。时光流转,这种食疗观念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心理层的潜意识,不仅在饮食这类事情上很认真地相信,就是在读书学习上也照方抓药———语文没学明白,就让他看《小学语文一点通》;作文写不好,甚至写怕了,就叫他读《再也不怕写作文》,等等。别的先不说,就说作文吧,就绝不可以让孩子靠读同龄人的《作文选》来提高写作水平。道理很简单,写作文不是写字,不是写句子,也不是照猫画虎,写作文就是写…  相似文献   

12.
常常听到有的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性格太‘热情’了,这样好不好?”或者问:“我家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很冷淡,将来会有出息吗?”这些家长实质上是问:”幼儿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其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不妨先观察一下某些幼儿对事物的态度;对一粒掉在地上的、不是自己的钮扣,采取什么态度?对—个正在玩皮球的小同伴,忽然要小便了,怎么对待? 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看到不是自己的钮扣,就随它去了;看到玩皮球的同伴要小便。也不去管他。另一种是看到地上的钮扣虽然不是自己的。也会赶快拾起,然后到小伙伴那里一个一个去问:“这是你掉的钮扣吗?”问到了  相似文献   

13.
浣溪沙 《家长》2013,(4):9-11
"护士长,听说你儿子通过了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的简称),有什么诀窍吗?""儿子独自在美国念书,你放心吗?"每当亲朋、同事问到上述问题,我都会在回答后补充一句,孩子在哪里都能成才,关键不是逼孩子学习,而是从小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很多家长一提起"职业教育",就和赚钱联系到一起,其实这是误区。什么行业有"钱"途,就逼孩子  相似文献   

14.
3岁的清清最近有个怪癖:喜欢看别人上厕所。每次妈妈或爸爸关上卫生间的门要解手时,清清会在外面拼命打门,也要进来。不让他进来他就又哭又闹。有一次,家里来了姑姑,还有她女儿。小女孩要撒尿了,进了卫生间,而清清居然也一定要进去看她撒尿。弄得父母和大家都很尴尬。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纠正他的这种行为?天津吴虹答:我想先给您一个忠告:无论怎样,不能随意把孩子的行为称为“怪癖”,这样说对孩子不公平。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成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在3岁以后,开始发现男女有别,而最初的发现,往往就来自于男女不同的小便…  相似文献   

15.
尊重幼儿是一个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尊重幼儿实质上就是要承认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认真剖析一下这一观点,尊重幼儿的内涵也就清楚了。其一,幼儿是人,具有人格,他有受人尊重的权利。有些家长和教师经常出现一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做法,经常剥夺孩子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权利,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把孩子真正作为人看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能力的发展。其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16.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有些家长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在教育上,往往只重视孩子读书、识字、做算术,生活上只注意孩子怎样吃得好、穿得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有所忽视。忽视婴幼儿品德教育的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教他如何做人处世,为时尚早。殊不知参天大树,起自幼苗,幼苗不正,难以参天。一份关于少年犯的调查报告表明:将近90%的少年犯之所以堕入泥坑,都是由于幼小时缺乏良好的家教,受到家长溺爱、娇纵所致。品德,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品质。通常,一个人的行动如果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就是有道德的行为,相反,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道德行为并不等于品德,只有这种行为不是一次偶然的举动,而是一贯的表现,才称得上有了品德。例如,一个孩子能经常给别人做好事,不论校内外,家内外都能坚持这样做,我们就说,他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另一个孩子,经常拿别人的东西,经常说谎话,人们就说他缺乏好的品德,是不诚实的孩子。品德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良好的、高尚的品德不是天生具备的,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幼儿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才宝贝"中国创始人刘慧琴女士,在天津举办育儿专题讲座。她指出,早教不仅要教孩子,家长的角色定位将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爱他,就给他最好的教育——很多年轻父母这样想。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适合您的孩子?父母如何  相似文献   

18.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潘爱琴 《考试周刊》2014,(94):188-188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首先要做好人,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扎?"苟不教,性乃迁"。小不教,长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从幼儿园开始教。《弟子规》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孩子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弟子规》就是做人的标准,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有见地的家长说:成才固然好,但未必人人都能成为栋梁之才,大多数的人是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要实现幸福人生,需要有道德、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和和谐的人际交往。因而,家长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人,在此基础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将其培养成才。这位家长的意见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要成才,先成人。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是父母的主要责任。为人父母,修养先行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不可不注重修养。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想想看,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