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贵 《教师》2011,(16):123-124
每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有些不适应新环境,从而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甚至直接导致学生辍学。因此,作为高一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发现高一新生心理问题,从中分析其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措施,让孩子共享阳光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单亲家庭中受伤害最重的就是孩子,这些孩子不能同时享受父母双亲的关爱,甚至成了无人关爱的“小多余”,这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其不能走出家庭破碎的阴影,往往会形成自卑、抑郁、怪异、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行为出现偏差,极易发展成问题学生,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数据显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因此,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设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活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会大声地喊“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尴尬的场面,甚至会打击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4.
正Preface爱孩子,不能仅仅授之以鱼,因为我们无法为他清除成困境、逆境。这个时代,每个孩子都需要抗逆力。长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我们需要授之以渔,教会他如何面对我经常会收到一些家长的问题,问我孩子遇到事情就容易哭闹、发脾气,甚至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怎么办。他们更担心的是,孩子抗压的能力不够,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在学校教育中也有不少孩子,在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中,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和家长常常会从孩子角度分析原因。事实上,如果我们从自身多一些反思,也许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问题有时是我们教育不当造成的。我班冬冬小朋友,非常聪明、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动个不停,性格也非常独特,特别  相似文献   

6.
在某些孩子提的问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他们难于理解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草为什么是绿的?成年人是不会再想这些的,他们早就明白这些了。不过请试一试如何向孩子说明这一切吧。我想说,也有孩子提的一些问题是相反的情况:有些事对孩子来说不成问题,成年人却为之绞尽脑汁,包括这样一个我们面临的问题:老师为了谁?每个孩子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了学生,为了孩子呗。孩子们也能同样容易地对付另一个问题:怎样才是好老师?他们会回答:“他为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以设问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活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有一些学生会大声地喊“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尴尬的场面.甚至会打击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8.
与初一新生的家长交流,不难听到“我孩子初中语文成绩为什么不及小学?”诸如此类的话语。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甚至家长也不适应孩子在初中的表现。为何会出现此现象?分析原因有:(一)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受邀至一所校外教育机构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师。该班为“强化班”,即一些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甚至顽皮的学生组成。刚接班时,辅导员陈老师给了我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列举了5、6个学生的名字。她告诉我这几个学生“各有千秋”。常常欺负新老师。尤其是一个叫“沈俊文”的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甚至还会和老师打架。而一个叫“鲁耀伟”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常常上课起哄,扰乱课堂。历任许多老教师也对他“束手无策”。陈老师让我一定要“厉害”点。先给这些孩子一个“下马威”。上课前的晚上,我左思右想,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孩子“震住”呢?面对这样校外教育中常见的“强化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让爱洒满心     
武美华 《黑河教育》2012,(11):78-78
2011年,有了20年教龄的我第一次接触特殊教育。3月1日,学生返校了,第一眼见到学生时,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交流,不知道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的举止言行也使我一时不能接受,甚至看到个别孩子会感到害怕。我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做班主任,无论多爱自己的学生,我们都不能否认,每个班里都有一些看似没有优点的“问题学生”让我们心生厌恶之情,以致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走进死胡同。其结果是师生关系逐渐恶化,学生或自暴自弃,或与老师公然对抗,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经常会有老师说,我也是人,我凭什么要容忍他那样的行为啊。的确,我们不需要容忍,但是需要接纳。对老师来说,我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13,(24):27-27
有一个现象引人关注:很多老师在学校能把别人的孩子教好,但自家的孩子却往往教不好,甚至一些教育专家、知名教师也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出现问题。这让许多人难以理解: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懂、更会教育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老师究竞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妨听听来自各方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看过今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北京市通州区二中教师李圣珍的家里如今已经成了许多学生的集体宿舍了。这些学生的家长苦于教子无方,听说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好办法,就纷纷把孩子送到李老师家里来了。那么李老师究竟有什么“秘方”呢?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事例。一个12岁的小姑娘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遭父母呵斥甚至打  相似文献   

14.
正古训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校听老师的,回家听父母的,这是中国式好孩子的标签。我们总以为大人在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道理,然而很多时候,孩子又何尝不是在教给我们一些什么?当你俯下身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教给我们包容、乐观和信心,而且,他们还悄悄在指点着我们为父为母之道呢,甚至,作为教育专业的我,孩子常常是我在为教育理想匆忙奔命时,提醒  相似文献   

15.
BBC的《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已经播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且不讨论节目本身,这里想谈一下由此节目引发的对教育的反思。从先进人才的培养这个本质上讲,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比英美,这不只是高等教育出了问题,因为从基础教育我们就开始偏离的教育的本质。我们的孩子分数高,并不代表基础教育做的好,恰恰暴露了我们基础教育的问题。基础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拿分数,学生也不应该是乖乖听话的流水线上的产品,基础教育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和个性,培养"智慧的学生"。教师更不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和命令者,打破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当我们消除教育中的功利主义,真正以人的发展为本做教育时,才能做好教育。  相似文献   

16.
对职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难点,长期以来"受累不讨好"的情形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班主任,到底什么原因让我们面临如此尴尬?我想,主要还是教育艺术的问题。如果我们下决心去帮助一个孩子,就会找到最佳的教育途径,那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滋润他们的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产生应有的效用。具体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学生出现问题,批评教育孩子,或者是和父母交流沟通都是平常和自然的事情。可是,在工作中,偏偏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情况,让我这当老师的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层出不穷,有不断升级的倾向。主要问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冲突,教师与家长之间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的冲突。在连续处理一系列问题纠纷的过程中,我对后进学生的教育问题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些青春年少的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得静下心来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找出病因,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我们的学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钟丽 《家教指南》2007,(5):28-30
去年秋季开学不久,我在做《入学第一月》专题节目时,采访了一些刚入学的小学生。那些充满稚气的孩子面对镜头,一个个活泼可爱,满脸阳光。当我问到他们的入学感受时,不少孩子表示对新的学习生活没有喜悦感,甚至觉得一点儿都不适应;而且有些同学及其家长正为这犯愁呢!为了引导同学们走出困惑,我又请了一些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领导、老师和研究人员为他们支招。这些内容或许也能为即将走人小学校门的小朋友及其家长提个醒儿!  相似文献   

20.
心理调节 考试前夕,学生容易出现焦急、 怨恨、绝望等心理变化,一些考生把 无处发泄的压力转嫁到别的地方, 甚至对父母大发脾气,个别考生自 我感觉考出好成绩无望,甚至会出 现绝望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 会影响孩子的考前复习、考中临场 发挥,还可能一触即发,导致其它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