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行一定数量的字词积累.
2.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淳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依据]
鲁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荷塘风起》。
[设计思想]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上,赋予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自由,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笑傲江湖》和金庸的大多数作品不同,它没有那么多浓厚的历史背景,有的只是一个个生活在梦般朦胧的年代里的人,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7.
8.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4,(6)
正本学期的公开课笔者选的课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是一首历来被给予高度赞誉的抒情诗,整首诗充满美感。基于单元目标以及诗歌自身特点,笔者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诗歌意境美的体味以及诗歌景、情、理的把握上,希望能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借助意 相似文献
9.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4,(1)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11.
邱小莹 《山西教育(综合版)》2008,(12)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大量接触那些精美典范的语言运用实例,通过认知、理解、辨析、探究等活动领会其意义并内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应该切切实实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一厢情愿地按教案或按照现成的教学参考书去上课,就难免会产生“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困惑。生命的课堂教学总是在预设与动态生成中发展的,师生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资源。课堂中发生的意... 相似文献
13.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10)
<正>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讲的《花钟》这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花钟》这课是一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时间开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