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文本作为非文学文本中的一种,文体特征明显;历来非文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跟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样界限明显,而《翻译综合法》一书则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区别不是单纯的两元对立,而是对表达范式的一种逐渐的偏离,如果依靠《翻译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将法律文本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同样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同时借助文体学下的认知文体学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观点,即文体能够产生的认知效果和功能,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有助于明晰中英文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异同,同时也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讨现代文体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和文本群体。《斗破苍穹》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网络玄幻小说文本,从其文本结构、文体特征入手,考察《斗破苍穹》作为网络玄幻小说,如何以文学的方式阐释网络的"异面存在",进而得出关于网络玄幻小说文本的文体意义。为研究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动向,探讨其发展规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古代"小说"的定义以及文学特点的角度对《世说新语》的文体进行考辨,《世说新语》是小说,其特征不具备称为史书的条件,同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人对山水的审美观照态度和能力,早在《诗经》时代即已具备。但诗、骚对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均还显示了某种片断性和附属于抒情需要的特点。宋玉《高唐赋》第一次将自然界的山水作为整篇赋作的表现主体和中心,并以宏伟的整体布局和多层次描绘,创造了蔚如雕画的奇境,成为先秦山水审美文学中具有突破意义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山水审美文学表现的成熟。先秦的山水审美表现,之所以首先在赋体中(而不是在诗体中)走向成熟,与古人对诗、赋不同文体的表现功能和特征的认识、对作赋才能的重视以及宋玉自身的创造才华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运而生。短信文学不仅是21世纪的一种新文体,更是文学观念的一次突破。它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具有传统纸质文学不可比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重要的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学总集,《文选》不仅具有强烈的代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一时期的潜在的知识谱系。《文选》中收录了3类38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哀祭类收录了9种不同文体,这9种不同的文体之间形成了内在的文本秩序。这些文本秩序带有明显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特征;蕴含着根植于中国古代尊卑亲疏的宗法观念、"重生"的伦理观念等。但最终也回归到确立君王话语权利的权威、建立完整的王朝政治秩序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8.
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姿态和方式。同样,不同文体的文本教学,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关注文体特点是实现“教语文”“教阅读”的有效策略和正确的路径选择;关注文体特点,有利于我们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关注文体特点,有助于我们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关注文本体裁特点,也是对学生文学启蒙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天问》文本在释读上有诸多歧义及无法通顺之处,学者往往以"异文"、"错简"处理,动辄将整篇文章顺序打乱重新排列,以此来迎合书面文学下的思维逻辑。通过对争论较大的章句重新释读,将隐晦的含义逐一厘清后可以发现,《天问》文本具有清晰、完整的创世神话结构特征,从而表明《天问》是一部固化为书面文本的口头传统文献,这对重新认识《天问》的文体生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神话故事是幻想文学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它有着怎样的文体特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高年级语文教学文本,它又有哪些教学价值?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其文体特征紧密相联。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阅读教学要关注"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和哪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其中提到的关注"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即关注文体特征,目的在于发掘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把握神话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文体"分为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其中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章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本"这里指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如通常说的一篇文章。"文本"除了应具有"文体"的一般共性之外,还有着无法复制的个性,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方式。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看重文体共性,对文本个性视而不见,以致"千文一法",让初中语文教学走进模式化、程序化的死胡同。那么,语文教学的"出口"在  相似文献   

12.
李莹 《英语广场》2020,(13):21-24
"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假象等值"现象即译文与原文看上去大致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较远。小说翻译中普遍存在的"假象等值"问题,可以采用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施晓菁译)为例,分析其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假象等值"现象,并考察其造成的主题意义表达欠缺和风格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二章"大卫忆童年"部分的文体分析,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格及衔接等文体特征来阐述狄更斯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艺术动机和小说主题意义的关系,同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语言意识,帮助他们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话语,从而懂得文本中的词语是如何表达和暗示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或语言特征的影响和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本文借鉴德国功能目的论,以2010年中英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探讨政论文的文本功能及翻译目的,并结合实例从词汇、句法和修辞等层面探讨政论文的文本特征及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鉴赏理论与实践》是我为高二爱好文学的学生开的一门拓展型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三个单元:一是文学鉴赏的标准;二是文学鉴赏的方法:三是文体鉴赏。《中国文本理论的特征》是第二单元文学鉴赏的方法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孟子》鲜明的文学艺术风格表现在取譬设喻、排比反复、正反对比、句式同构等方面。通过词法、句法和口语化文体特征三方面,结合实例探究英译《孟子》文学风格再现的策略和异同,结合三位译者的文本梳理《孟子》文学风格翻译与转换的特点。文学风格的可译性是有限的,文学风格本身带有一定的难以言说性,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能传达和再现原作特有的风格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的价值,很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记体文名篇,文本一方面具有"记"体善于叙事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又融进了议论的成分,具有创新性。面对该文本,教师应紧扣"记"体特征来分析文章的内容、主题思想及渊源,并根据文体解读内容选择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三峡》是著名的山水散文。本文再现了《三峡》教学实录,来一次心灵上说走就走的旅行,体验一次三峡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