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老师都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预习,去自学新知,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力的学习.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让问题作为中介在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促使学生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揭示规律,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4.
石修银 《新高考》2010,(12):8-10
一学生问:高考作文,有无让叙事文章避免"小气"嫌疑的方法呢?高考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写议论文,鲜有考生写叙事类文章。2009年,广东对高考作文做了个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写叙事类文章的考生仅占3%。为什么大多考生不写叙事类文章呢?考生说:叙事类文章不能洋溢"语言的诗意",也不能旁征博引以展现"厚实的文化积淀",从而易被老师视为小气俗气、不够"厚重",难以获取高分。  相似文献   

5.
新的教学理念是要扩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大;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善于提问是开发思维的源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强烈地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时,其思维品质才算真正达到较高程度的活跃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好问、多问、善问,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8.
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王文方 《成才之路》2012,(27):42-42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凡事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问题意识的缺失成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要抓住机会为学生"补课",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求异等意识。要想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去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顾建英 《现代语文》2014,(7):157-159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议论文写作的发展等级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议论文不同类别的等第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一类卷: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二类卷: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或"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既能体现数学本质,又能推动学生"火热思考"的问题,是"创智课堂"在数学学科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任务之一。对于数学新概念的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为什么"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制造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探究冲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对"怎样的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探究中,一位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3.
问:如果感觉高考作文题比较生僻,找不到切入点,思路打不开时怎么办?答:在审题立意时,要仔细分析命题意图,确立文章主旨,主旨确立了,切入点就找到了。所谓主旨,就是“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你是想抒什么情,或是言什么志,或是阐什么理。所谓思路,是作者行文时的写作思维流程,首先,怎样引出话题,然后围绕话题多几个“为什么”,紧扣主旨设问,就不会离题。  相似文献   

14.
学生质疑与释疑能力并不是指多问几个“为什么”,或用“是”和“不是”来回答,而应从儿童的好奇、发问、求知欲望等出发,从针对性、主动性、独立性、层次性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教育工作者困惑:为什么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上学后的问题越来越少,到高中竟然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思维方式,系指人们思考问题时思想的程序与结构形态。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往往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思维的单一性。思维过程中往往是非此即彼,极端性强,却不愿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多角度的整体思维,因而思维的结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近十年来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除了注重对学生思想内容、语言能力的考查外,还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其实,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品质的优劣从某种角度上影响了作文的好坏,因此高考作文把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的一个重要项目。进入高中,学生作文训练的强度、密度都会逐渐加大,许多语文教师便会发现,学生写作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可作文水平却没有多大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越写越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允许并鼓励学生产生好奇感,提出新问题,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促进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设疑,还要让学生会问、会质疑,这样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6,(5):6
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假如换个词或换句话又是怎样?""这样写哪里好,哪里还不够好?"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发散思维的表现,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的小脑瓜已经开始运转了,给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才算实现了真正的发散!不少同学在作文中,要形容花朵,便会用"鲜艳""美丽";只要描写树木,就用"高大""挺拔";形容"春天",一抬笔就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用"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来比喻好天气更是不厌其烦。词库的存粮也太少了吧!其实,不必每天捧着《好词好句好段》,只要读文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不能"就搞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