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自然教学》2012,(4):42-43
《小动物的家》与《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共同组成了《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小动物的家》是本单元的第3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索,从而领悟、意识到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基于教材特点,确定大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整个单元编排内容的主人公大多是小动物,儿童对动物天生充满好奇。低年级的学生很愿意走进这样的故事,从小动物身上找到共鸣,  相似文献   

3.
我们讨论一下如何根据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真正做到“用教材教”。1.顺应儿童探求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植物》单元是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的。其中的观察大树的活动,意在训练学生学习科学观察。通过观察,学生惊奇地发现了大树上的生态系统:小动物们的生活与大树紧密联系着。针对学生的这个极有意义的发现,笔者对该单元的目标做了扩展,对学生补充了一个观察任务:这些小动物们是怎样依靠大树生活的?它们的存在对大树有益还是有害?还是既不有益也不有害?这样,本单元就不仅仅是训练…  相似文献   

4.
《寻访小动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要求引导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通过活动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我根据探究教学的展开过程,采用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5.
期末检测即将到来了,教师该怎样引领学生复习才能使他们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不感到枯燥呢?一、基于课程性质来复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复习活动也是一样,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单纯地只讲复习题。二、抓单元主题来复习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内容构建单元,全册共设四个单元15…  相似文献   

6.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以观察动物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单元,共有5个课题:"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我的观察研究"。本单元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经验和感性认识,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在我们班有一处饲养角,里面养着幼儿自发带来的各种小动物,有鹦鹉、金鱼、小兔子、蚕宝宝、小蝌蚪、乌龟……幼儿对这些动物朋友充满了好奇,经常围在一起一边观察讨论,一边记录分享,发生了许多的科学小故事。  相似文献   

8.
《动物生活》单元包括第三册中的第二至第六课。内容是关于动物的食性、运动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保护等方面。通过第一册、第二册的学习,儿童对哺乳动物、鸟、昆虫、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作了初步的分类认识,加上儿童课外对动物的观察研究,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单元则是从横的方向综合认识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版本的新教材越来越适合学生的科学学习和自主探究了。如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这一单元的课程就安排得非常好。为了探究这一单元里面的小动物,首先安排了一节《寻访小动物》的准备课,到校外去搜寻小动物,熟悉这些小动物;然后安排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的观察探究课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也编排得恰到好处。教师在课前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教材中探究活动安排的逻辑性,才能做到合理使用教材,循序渐进地主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是教过多年《自然》的自然教师,现就新  相似文献   

10.
刘雅莉 《科学课》2008,(12):23-25
教材、学情分析及处理 《蜗牛(一)》是《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活动,学生将学习观察的方法,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教材、学情分析及处理 《蜗牛(一)》是《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活动,学生将学习观察的方法,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一单元(包括1—6课)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一、通过种植、饲养活动进行劳动观点和劳动技术的教育 充分认识自然教学的意义,就能自觉地改革自然教学,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学生观察感知活生生的自然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备《动物和环境》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瓶养蚯蚓、金鱼或蚂蚁等小动物,他们在饲养过程中弄清了动物的食性和生活条件;在备《植物和环境》一课时我发给学生绿豆,按向阳、背阴、适量水、大量水等几种不同环境分组  相似文献   

13.
小班幼儿处于“泛灵论”阶段,不仅对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喜欢关注小动物、和小动物对话。《早上好,动物们!》就是一本以儿童的思维和视角切入的绘本,通过小女孩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的经历,呈现了小女孩与小动物的对话和思考。内容简单平叙,画面干净清爽,采用幼儿的语言和动物们打招呼,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因此,我充分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以绘本为依托,运用趣味的方式引导幼儿猜测动物,把握各种动物的关键特征,大胆想象、表达小女孩与动物之间的对话。同时也鼓励幼儿学说礼貌用语并延伸到生活中,养成说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说明:《翠鸟》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以及行动敏捷,生活在石壁上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十分喜爱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单元训练目标和教材的前后联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小动物的外形写清楚,并适当地写一些活动情况。教学本课时,既要在三年级上写小动物外形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又要为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地下宫殿》是国家义务教育实验课程综合艺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小建筑师》中的一课。本单元分为《神秘的地下宫殿》、《瞧这一家子》、《我们有个甜蜜的家》三个课题,以小动物的巢穴为着眼点,了解小动物繁衍生息的生命过程,探究小动物不同的筑巢形式,介绍动物巢穴的结构特点及其给人类生活与艺术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在一个电脑实验班将信息技术与综合艺术课程进行整合,探索整合的四个要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四个要素的整合符合艺术教学的规律,并且动态地体现在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16.
杨梅 《科学课》2009,(1):40-41
《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共分五个内容:《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小动物的家》、《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里的动植物,并以寻访、调查、观察、比较、分类、画分布图等活动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正>童话是统编本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尤其在第一学段教材中占着较大的比例。童话故事往往以生动有趣的语言、灵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吸引着儿童的关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就属于童话故事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童话故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改变”。《大象的耳朵》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整个故事围绕“变”展开,小动物们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导致大象心里不安,想办法改变耳朵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教学背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寻访小动物》一课,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使学生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并自己提出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毫无疑问,在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在研究了蜗牛、蚂蚁之后,有一课是让学生课外继续研究小动物。我在前一节课已布置过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一种小动物。上课交流时我发现,多数学生研究了蚯蚓、蛾、蝴蝶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等,可王浩同学却研究了蝗虫,在他汇报到蝗虫可能要吃小动物时,同学中发出了议论声。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安排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三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把握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一、从养护入手,培养观察习惯学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们了解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我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去捕捉一些小昆虫,或者购买一只小动物,进行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