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积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呢?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及时地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是极为必要的。教师通过对教学观念、过程、方法、效果等的不断反思,发现新的问题,改进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一、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新课改强调:"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要求教师对于初中数学传统教育模式展开创新,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数学来说也更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本文将在新课改要求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正>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剥离,违反教育规律.另外,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完全抛弃传统的教育模式,照搬新课标教育模式.我们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汲取其精华,并进行一定的革新,并不是完全的抛弃,也不是生硬的照搬,并有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转变数学"后进生",使他们从"厌学"变为"乐学",是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今天,教育教学不应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积极探究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优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教育与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知识水平逐步提升。基于此,在新课改后,应当积极探究切实有效对策教育、培养初中数学后进生,让后进生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后进生现状,探究了转化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给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作为我国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初中数学自然也受到了新课改的全新要求。以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程带来的影响为主要契入点,具体阐述了新课改推行后,初中数学教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8):79-80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之间学习差异性的存在问题,并开展分层练习作业教学方式的实施,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并为学生的未来长久发展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将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练习作业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平 《华章》2013,(17)
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才数学素养培养的关键。针对现代社会人才需求中对数学素养的需求,我国教育体系中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的开展了数学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进行有效地改革,针对初中数学新课改后教材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以初中数学新教材特点为中心,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实现学生数学基础的培养。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典型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笔者将其结合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望能探索出适合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之路.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一、"任务型教学法"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新课改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也要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改善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逐步转变 传统的模式与方法’重点提出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基 础上’逐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 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运 用创新性教学模式与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 水平。基于此’本文就重点针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 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全面研究与分析’希望广大教师能够转变 传统思想与教学模式’呈现出较高的课堂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