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引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特去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之为"钱学森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同时也引起了中外诸多知名大学的著名教育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表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由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的命令说,钱学森同志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早年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1955年9月,在毛泽东、周恩来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冲破  相似文献   

4.
近日,浙江数位语文教师猛烈抨击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选文的价值误区及伪造材料等,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瞩目。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越来越不满,尤其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远行,关于“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上自总理、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10,(7):4-8
钱学森大师走了,带着巨大的遗憾,留下一个振聋发聩的惊天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巨人,将他一生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可是,直到他闭上双眼,都没能看到自己的祖国有一所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早在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就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学生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提问时发出感慨:“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他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还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平 《青年教师》2010,(1):F0002-F0002
2009年10月31日。新华社的两则消息引起非同寻常的震动: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辞世。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问,充满了忧虑。  相似文献   

8.
今年九月,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中,重提了钱学森问他的一句话:"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的含义确实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9.
佚名 《课外阅读》2011,(12):28-29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时,钱老曾发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据悉,温总理曾为此认真求解,聘请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随着大师的远去,似乎一下子成为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沉重的话题。其实,“钱学森之问”同样也是“温家宝总理之忧”。温家宝总理曾在多种场合表示:“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5日晴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当你在国庆60周年,看到中国的导弹车队在天安门广场隆隆地驶过,全世界都投以敬佩的目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是钱学森,为我们祖国带来了尊严和光荣。他用他的青春、热血、生命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启迪我们中国人心中要装着祖国。《钱学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美国再也按奈不住了,日夜盼望着能回到祖国。可是美国却不允许他离开,经过5年的努力,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航程。从此,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科学老人钱学森离我们而去。他生前就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诸多疑问,集中表述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时间,引起社会关注,议论纷纷,聚焦于教育弊端和教育改革,甚至有一些教授上书教育行政部门,再次强调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4.
罗华明 《师道》2010,(2):20-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汝发 《留学生》2013,(10):55-57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江苏无锡人,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一般方程”、“钱伟长方法”等。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郑哲敏、刘人怀、胡海昌、梁思礼等院士。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  相似文献   

18.
杨应时 《留学生》2010,(12):41-43
作为代科学巨匠,钱学森的人生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2005年7月29日,在与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交谈时.钱老谈起了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薛涌 《广西教育》2010,(19):1-1
钱学森去世后,安徽省11名教授就"钱学森之问"发表公开信。有网友读罢归纳说:"看了这11位教授的公开信,全文960字,内容为,1.回顾‘钱学森之问’;2.教育界成就巨大,也存在一些问题;3.总理关注;4.应该直面,并且‘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解题……”  相似文献   

20.
钱伟长院士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钱".从教60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郑哲敏、刘人怀、胡海昌、梁思礼等院士和叶开沅、钱源耀、陈至达教授等著名学者.他的教育思想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卓越贡献,其科学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