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语文"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一、多媒体使用过度,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二、影视剧作视频过度使用,学生表演泛滥。三、解读脱离文本及其产生的背景,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知识。四、热衷于抽象概括,热心于浅层提问。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引题2005年6月11日,高考后的第三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发送短信的正是一个“上辈子杀人”的老同学。我有理由相信编写这则短信的人肯定是位语文老师,而且还应该是位曾经深爱过语文而又被它深深“伤害”过的同志。短信不免夸张,但至少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迷惘”、“困惑”、“尴尬”、“痛苦”的真实处境。为什么引领人们去感受“真、善、美”的语文却没能给语文老师带来欣慰与快乐呢?!我一直都很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所恪守的“真”,主要应该表现为指导学习者用得当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学,“生成”神速,再加上形式主义泛滥,使得许多语文课变了味。“预设”遭到无情地抛弃。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富于变化,这没有错,但“生成”应该基于“预设”。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大语文的教学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呈现新的活力,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教学语文时一定要讲究"活"字。"活"即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学的过程要鲜活,还包括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把更多的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满堂灌",打破僵化的语文教学,让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源头活水,还语文教学生动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5.
6.
我校近三年的"灵动课堂"教学改革之"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比武活动,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墨香,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灵气,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令人体验品评。这次活动中散发出的浓郁"语文味"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受,比武课所生成的"语文味"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其魅力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文味""人味""情味""韵味"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语文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喜人局面。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但要以“精”“明”“实”“活”“通”为前提。它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8.
郜敏 《考试周刊》2014,(46):43-44
要让语文教育获得丰硕成果,就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基本点,重新定位教与学,收复语文失地。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优化情趣教学,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带着兴趣学。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创造性地优化语文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各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美国还从资质教育论出发,强调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人间丰富性的成熟的市民意识,在学校设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课程、综合的人文研究课程等,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  相似文献   

10.
李乐 《考试周刊》2011,(11):37-37
本文认为对学生进行的美德教育,可渗透在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可以与语文教材、语文活动、语文写作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汤玫英 《生活教育》2014,(12):47-48
本文以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接枝"的问题。主要包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与学生的欣赏基础对接、与学生的信息手段对接和与学生的写作实际对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在几年的“大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开展“文学社”——“大语文”活动,本着一个宗旨,经历了两大步骤,采取了三种形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一个宗旨——以人为本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育应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坚  相似文献   

15.
曹兰翠 《湖南教育》2002,(10):40-40
一、推敲辨析,比较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异同,能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时,先重点分析《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从而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孔乙己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再让学生读《范进中举》,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范进的性格特点的。有了前者的“一”,学生就能顺着思路得出后者的“三”,并由此比较出两课的不尽相同之处。我列出提纲…  相似文献   

16.
王颖俊 《学语文》2007,(3):55-55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变。如何变?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一、“变”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突破教书育人。长期以来,“教书”谈得多,研究得也比较多,“育人”并未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育人”不能只一  相似文献   

17.
“补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在绘画上,近年来,语文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补白,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补白”补什么呢?一是诗歌、散文的意境补白诗歌、散文的意境指的是生活图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一向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曾说:“10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还说:“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公开教学中,有效高效倍速之法层出不穷:师生问答,火急火燎;过渡衔接,马不停蹄。对于很多问题,学生未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匆匆揭示答案。课堂看似精雕细琢,实则耽于表演,欲速不达,效果堪忧。米  相似文献   

20.
裴先英 《广西教育》2013,(26):62-62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用许多手段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应如何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突破常态,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善于品读课文的内在美。一、品读景物之美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优美的写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