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已有的其他事物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学上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原型对思维的启发作用在于,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通过原型事件的解决方法或思路获取启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知识图解、模型和相关学科知识都可能成为"他山之石",成为启发学生认识新知、解决疑难的原型。将原型启发的思维机制引入生物学科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强化科学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鱼和潜水艇》这篇课文通过鱼和潜水艇的比较对照,说明潜水艇是人们受到鱼的启发,根据鱼的特点及鱼鳔的作用,设计制造出来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懂得句子是怎样有条理地连接起来的。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鱼鳔的作用。共七句话分三层意思:第一句先讲有的鱼肚子里有个鳔。这里“有的鱼”三个字要让学生注意,说明不是所有的鱼。第二、三两句用设问的形式自问自答,“鳔有什么用呢?原来……”,并通过“……能够……也能够……”这样的句式,介绍了鱼鳔的两个作用。第四至七句具体讲了鱼怎样利用鳔浮上来,又怎样利用鳔沉下去。教学时要抓住“鼓足了气”、“鳔胀大了”和“气少了”、“鳔缩小了”等词语,使学生懂得有的鱼靠鳔里的气的增多或减少来“浮上”“沉下”的。  相似文献   

3.
刘元华  舒勇 《海南教育》2013,(11):43-43
一、课堂作文训练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一)发散思维的培养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这种思维能力的特点是由一点想开去,产生广泛的联想、想象。它能想到一个问题的各个部分,也可以由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甚至可以想到互不相干的事物。课堂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1.作文的命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训练时,多选择一些能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作文题,如"老师,我想对你说",说什么呢?说自己的理想、前  相似文献   

4.
郭鸽 《四川教育》2000,(12):23-24
看图引入 激发兴趣。出示飞机与潜水艇的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根据图的内容发散思维,说说飞机和潜水艇分别像什么?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说 <画风>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小事做起,多动手,善合作,会思考,敢创造.本课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位小朋友积极思考、互相启发,用不同办法画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正>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样,在儿童童话阅读教学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丰富想象与联想,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领悟文本意境,发掘文本美感,把握文本主旨。其次,由语文课标来看,教师既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学生想象思维与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  相似文献   

7.
《挑山工》(第十册第3课)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叙文。教学这篇课文,既可使学生了解文章说明的深刻道理,又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一、从不同角度概括段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师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不必强求一律,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而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段概括段意,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挑山工》一文的分段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思虑久后,睿自然生。"程颢、程颐认为张旭(唐朝书法家,人称"草圣")之所以能"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和"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笔法,是因为他"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这里的"至此"就是遇到一个让张旭能够受到启发的事物的瞬间,而这个"让张旭受到启发的事物"就是"原型"。"双程"认为,灵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只要对问题持久地思考,原型就能产生启发作用。学生写作就是一个极需灵感和创作动机的行为,"原型启发"能够对语文写作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物笑谈》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新课文,这一课教学基于创新理念开展了大胆实践,由"一个词"到"一篇文",由"一篇文"到"一本书",由"一问题"到"一任务",由"一节课"到"一理念",努力把快乐、思维、成长的必经之路还给语文课堂,还给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0.
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阅读教学应基于"品读",关注整体,感知文本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应多维聚焦,即聚焦学生、聚焦语言、聚焦朗读,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文本的表情达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知文本写法,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11.
好的语文课能带领学生解读出文本深层的东西,课要上得有深度,有层次。要善于化难为易,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老师要善于将"平实"的课上得有"波澜",要善于掀起课堂"波澜"。好的设计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教师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教师要苦练内功,要多读书。教师要有"生本意识"上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阅读文本,努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概括思维、情感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许多可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想象的读写结合的"空白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利用课文"空白点",引燃展开想象的"导火线",调动学生"补缺"思维,发挥其创造潜能,进行超越文本的"补白"拓展训练,做到读写结合,为习作教学开创新路。  相似文献   

13.
“再创造”是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进行,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如何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呢?在此结合《洞庭湖》的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原型启发,全体参与,诱发再创造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型启发是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画图作为原型范例来诱导学生的再创造思维。在一段激趣导入以后,我出示了画图“望洞庭”,让学生先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然后分小组交流,再从…  相似文献   

14.
外国名著节选单元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个特殊单元,集合了同一主题的外国名著,引领学生走进外国名著世界。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略读课文,教师要对话文本,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策略、方法,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从一篇文章的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从而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统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柯里亚的木匣》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围绕一个木匣,按时间发展顺序,叙述了柯里亚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的经过,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着重体会:事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从而渗透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一、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分段和概括段意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这篇课文较长,有十四个自然段,学生一时难以找到  相似文献   

16.
《魅力》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五单元"艺术魅力"主题中的一篇小说类课文,描写了卡佳第一次随父亲上剧院看由文学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戏剧,在看戏的整个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课文刻画了卡佳这一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天真无邪的女孩形象。窦桂梅老师主张"什么样的文本上出什么样的味道",在执教《魅力》时,窦老师通过"预学—共学—延学"的过程,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人物,在落实课程标准、发展学生能力、展现教学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效而富有个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所谓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发现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是因为它与解决的问题相似,能引起联想。 将原型启发的思维机制引入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建立原型,运用原型来提出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更迅速、更主动、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对学生独立运用原型进行思考、学习和研究起到引路、示范作用。下面以运动计算题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走进世界名胜古迹"为主题编排的,分别为《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细读这三篇文本,发现它们都运用了"数字"这种表达方法,且在文本表述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状物类说明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法,也是这组文本所特有的"个性语言"。"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笔者尝试把这三篇课文中带有数字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重组",让学生在这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良好思维品质、真正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语文老师应回归文本,重视对文本的科学解读。然而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文本的自身特征及学生实际来研读教材,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好一个具体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课堂当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抓住文本的"舒展点""动情点""小标点""拓展点""探究点",构建"精约型"语文课堂,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开拓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森林的主人》(第九册)的课后作业第二题“给课文分段,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阅读本课的一个纲要。现就如何利用“再造想象”、“原型启发”、“逆向思维”等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一、给课文分段这篇课文以叙事为主,了解全文的大概情节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