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任剑 《天津教育》2023,(7):161-163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篮球教学是体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因此加大篮球教学的改革、以学科育人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合作学习,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林昭波 《考试周刊》2016,(5):96+112
体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很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精神。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将课外活动有机地加入进去,让学生明确课外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及身体素质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改进现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最后给出开展体育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教学目标也逐步由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转移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初中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思想以及身体素质的重要实践类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科学合理地引导,通过举办丰富多元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4.
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精神,利用趣味的教学环节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和提高,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实现高效快乐的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在大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课程,体育课程设立的重要性是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人文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行业中必须具有的文化内涵,在体育教学的学习中必须贯彻的素质培养要求之一。本文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结合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教育的改革,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提高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备受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机遇.中职学校也从以往单一的公办走向了现在的多元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对"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备受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机遇.中职学校也从以往单一的公办走向了现在的多元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对"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升高,成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有效的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成为了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培养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小学的教育工作做牢固,才能不断推动其他教学阶段的进步与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全面的教学科目,涵盖了语数外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从各个方面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体育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坚强的品格和意志,现在很多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中都会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小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下面文章我们对小学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必要性进行探究,并对小学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的方式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随着素 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课程教学 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应将体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 重要阵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 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可行性教学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体质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体质的提升训练,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强化身体素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基于此,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体质提升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日本高校将体育、德育及智育同等对待,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操作性非常强,教学目标也非常具体,很好地适应了大学生的发展要求.与之相比,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事业进展缓慢,在大学生体育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借鉴日本高校体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对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在小学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关键教育教学核心理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培育新时代要求下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所以,要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革新教学模式,以培养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这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现代教育讲究的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初中体育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一)健康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通过教学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在素质教育内容中强调身体素质是基础,要打好这一坚实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先天条件基础上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让学生了解体育在延长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快节奏、高负荷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15):121-122
"教为不教"的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各种教学方法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这有利于学生自身提升身体素质,教师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率,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教为不教教学理念出发,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探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伴随新课改教育政策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也越发重视。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黄金时期,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锻炼与体育知识教学,并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情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身体素质基础,促进我国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院校肩负着继承祖国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身体素质教育的责任。因此,中医院校的体育课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可拘泥于千校一面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中医专业紧密结合是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如何进行公正的评价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学生群体作为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更是对身体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是一门重要课程。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学校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不仅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