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在教《可爱的草塘》一课时,我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北大荒物产丰富的句子赏析,进一步感受草塘的可爱。这时,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课文:中说‘棒打狍子瓢舀鱼’还说‘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瓢能舀到鱼吗?我不信,因为在我家承包的鱼塘里怎么舀也舀不到。"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背景】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两次仿写训练,让我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实效,他们精彩的表现让我又一次有了与春天相逢的感觉,为此我兴奋地手敲键盘、一吐为快。【案例描述一】师:同学们,昨天我们随作者一起认识了山中的几个朋友,这节课我们再到山中一游,去认识更多的朋友。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师:作者又认识了哪些朋友?生:山泉、溪流、瀑布……师:找得很好,那请再读一读此段,看自己能否有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描述】教学七年级《口技》时,我的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进行第三个环节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评价口技者?同学们纷纷找出了"善"。我接下去问:文章整篇都是在写"善",口技者到底"善"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4.
正【现象描述】《燕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一位老师执教《燕子》第二自然段时,她首先引导学生圈画出第一句话中的"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等春天的景物,然后抓住"微微地""如毛""千条万条""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等修饰词和"吹拂""洒落""聚拢""形成"等动词,想象烂漫无比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授课】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被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深深地感动了。如何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学生呢?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欣赏残疾人马丽、翟孝伟表演的舞蹈《牵手》,使学生明白残疾人一样可以创造奇迹。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到了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阅读教学大赛中,笔者执教了《安塞腰鼓》一课,现撷取其中两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所思所得。【片段一】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课文,那么,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作者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汇报你们的体会和收获。生:好在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我从"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中感受到场面的豪放。师: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出这种豪放场面的,谁能说说?生: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受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相似文献   

7.
徐凤英  李敏 《教师》2016,(4):81
【目标呈现】知识与技能: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写出桂花带给"我"的快乐;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有关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表现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再现】师:对《蜡烛》这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惑吗?生:我还有个疑问,就是文中的老妇人爱不爱她的丈夫?师:你为何有此一问呢?  相似文献   

9.
【案例】翻阅《小学语文教师》时,意外地看到一份有关姓名的活动课案例,很是有趣,于是就收集起来。放学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的名字里包含了哪些意思?学生问我作业的目的,我故作神秘,留了个悬念。第二天下午是两节作文课,出于对这份案例的喜爱,我也格外期盼这节活动课的来临。铃声一响,我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畅想名字’!"学生们  相似文献   

10.
《燕子》这篇课文抓住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物,展示了烂漫无比的春景图,以此为背景,燕子的出现给画面增添了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课文语句凝练,形象感强。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并没有采用多么逼真形象的直观手段再现课文描绘的意境,而是巧妙地运用教室里的现成之物,赋予其想象的因素,自然贴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之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第二小节抓住了洋溢着春的气息的草、芽、花等事物,描写了绚丽多彩的春光。考虑到学生衣服的颜色比较丰富,我就让学生根据衣服的颜色和课文…  相似文献   

11.
【案例呈现】《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动作?……师:用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你们会写吗?你要写些什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类指向写作方法的提问比比皆是。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  相似文献   

12.
【提示】 田晓雅《十三岁的际遇》一文诗意盎然,作者把自己海阔天空般的心灵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心灵展现,从而启迪了教师和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请看下面案例: 【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时,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这些抒情的话语?”一个学生想画一幅画,表达作者那份对北大热爱的情感,这个学生一边画一边讲解:“这是一条河,这是一艘船,船上有舵手,还有几位船工,船上坐着许多乘客,河流两岸是花草。”另一位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笔者分别执教了《触摸春天》、《百合花开》、《掌声》这三篇课文,与学生一同经历了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的过程,一同触摸了生命真谛,一同感悟了美丽人生。【案例1】《触摸春天》片段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下面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学片段:师:作者在课文的第四段中,以散文诗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学贵生疑",同学们在品读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生1:感觉这一段中的语句挺深奥的,不太好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错位一】错失亮度一瞥而过[案例]《天火之谜》一课教学片段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师: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富兰克林激动的心情?生:我从"欣喜若狂""喊"中,感受到富兰克林的激动和高兴。生:我从"成功了!"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兴奋。生:我从三个"!"中,也感受到富兰克林的激动。师:请带着这份激动的心情,动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感受颐和园长廊美丽的景色,掌握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师:在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生齐读课题)它可是一座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里面的宫殿金碧辉煌,树丛葱郁,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看了《教育文摘》林志明的一篇题为《一位语文教师的自白》后,颇受启发,更有同感。文章例举了三个自白案例,其案例场面使他局促、尴尬,也着实引发了我的回味、思考……【案例一】林志明说:"一次,他教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总结课时,一位学生问:‘老师,镭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又一位学生问:‘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是什么关系?’还有一位学生问:‘居里夫人有几个女儿,她们有没有继承她的事业?’我蒙了,定在那里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中的第一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案例】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珍珠鸟》师:珍珠鸟由胆小变成胆大,是什么原因?生:是因为作者对小鸟的爱。师:爱是作者对小鸟的一种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作者的哪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呢?请默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正>《春》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作者以诗歌的笔调和清丽的色彩,用火热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作者从"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五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象,五个段落五幅画。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值得读者去解读。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草图这一段第一句从点上描绘。(1)用"偷偷地""钻"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