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曾经是金陵巨富千金,受过良好教育;她育有十名子女,个个成才,被誉为“英雄母亲”;她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老伴作为全国“金婚”老人代表,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和谐老太”的张婉英老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尽管晓凡已经嫁人好几年了。可是她仍旧改不了在母亲家时的习惯。每年母亲节或重阳节,她总要给家中的每位老人准备一份礼物,这是母亲使她养成的习惯。母亲是一位退休大学教授。她有知识但不清高,常教育晓凡要关心老人关心别人,也许这是母亲从小由孤儿院中的老人养大的缘故吧。过去,她们家的附近有一个敬老院,每当母亲节和重阳节的时候,母亲总是带着她去那里看  相似文献   

3.
母亲跟着我     
每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爱都是伟大的、无私的、全部的。本文通过一位伟大母亲对孩子的无微不至,诠释着人间的真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五月,我们又迎来了母亲节。在本期的“美文共享”栏目里,我们为大家选了两篇有关母子关系的文章——《孩童如小狗,少年似小猫》一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道出了一位母亲对抚养子女的感受;《母亲知道》则写出了母亲对子女每时每刻的牵挂。这个五月,让我们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家长》2003,(5)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位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授美国国家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南北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洒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幸福     
王彩荣 《家长》2013,(8):83-84
母亲今年80多岁了,没有多少文化。新中国成立时,她在扫盲班里认识了几个字,随着岁月的流逝,差不多都忘记了。但在母亲的心目中,供子女读书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她不会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读书和知识的看重。,她常说,她这一辈子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不管怎么苦怎么难,她都要供我们姐妹上学。  相似文献   

7.
<正>西方有句格言,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意思是说母亲是推动世界的手,因为母亲可以通过培育子女,让子女成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可见伟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就像孟子、岳飞、欧阳修,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个不一般的母亲,朱德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单亲母亲。我的十二岁的女儿自四年前开始,就一直生活在由我和她组成的单亲家庭里。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是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即让孩子认识到:单亲不是谁  相似文献   

9.
王大妈今年68岁,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抚养5个子女长大成人。如今子女都分居各处,王大妈与小女儿在一起生活,帮着小女儿看孩子、做家务,小女儿也非常孝顺。“天下父母疼小儿”,王大妈总觉得随小女儿生活,小女儿花费多,便要求其他子女每月付给她100元作为赡养费。谁知,这个小小的要求却在子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哥哥姐姐们认为,每人每月负担母亲生活费100元,母亲把这400元贴补小妹妹,还要帮她看孩子、做家务,太不合理了。于是,都提出要将妈妈接到自己家中,一是可以不必支付赡养费,二是可以让母亲“发挥作用”。请问:王大妈及其子女的做法合适吗?  相似文献   

10.
英语周报     
李岩 《现代语文》2006,(5):123-123
“亚圣”孟子之母,作为一个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尊敬,被奉为母亲的楷模,因为她教育、培养了“亚圣”孟子。她为培养、教育孟子而“三迁”居所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当一位母亲过世时,人们常常以“德配孟母”为挽词,表示对这位过世母亲的赞颂与悼念。.最近一本新出版的书里又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溢美之情。  相似文献   

11.
母爱     
母爱是伟大的爱,是充满慈祥、亲切的爱。伴随着婴儿的哭声,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母亲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激动地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她知道,从现在开始,她已经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了,要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  相似文献   

12.
刘娇 《家长》2005,(12)
诺贝尔是著名的化学家,他也因为由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金”而闻名于世。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诺贝尔有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呢?诺贝尔出生后孱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信心时,诺贝尔的母亲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她成功了!是伟大的母爱,挽救了这个伟大的生命。阿尔塞尔出生于瑞典南部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家庭,她性格开朗、乐观,精力旺盛并富有幽默感。这一切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1873年,诺贝尔的父亲为生活所迫远离家乡,只身到异地他乡去艰苦创业。从此,阿尔塞尔一人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靠做小买卖…  相似文献   

13.
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火车、大街等公共场合。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条上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母亲的嘴不设防,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友善。有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去,坐的是硬座。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棉絮。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小伙...  相似文献   

14.
黎明的深思     
朦胧间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睁开带有睡意的眼睛,向窗外看了看——好黑。再仔细听听那声音,一个一边喘着气一边说着话,显得很虚弱,另一个说的话语刚劲有力,但在这强劲有力的话语中,不知隐藏着多少对她的怨恨。他的声音覆盖了她那虚弱的声音,他只能用声音来覆盖她,而不能用不礼貌的言语来冲击她,因为她是他的母亲,一位不知是辛苦还是幸福的母亲。在若干年前,她生下了他以及其他六个子女,并把这几个孩子抚养成人,她的性  相似文献   

15.
推荐者的话     
这是一篇视角新颖而又独特的回忆母亲的散文。与很多怀念母亲的文章不同,这篇散文是通过对另外一位母亲的描绘来引发“我”对自己的母亲的追忆的。那位酷似“我”母亲的老人与“我”的母亲一样慈祥,不同的是“我”的母亲没有那样高雅的气质。独在异乡的“我”在一个小酒店偶尔碰上那位老人一家的欢聚,作者由此总是不停地注目那位慈祥的老人。也许是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再也无法像那位老人一样与子好团聚而心中感到酸涩和哀伤,那位老人居然注意到了他,并非常关切地让她儿媳过来询问。这一善良而温馨的举动看似平凡、朴实,但却使作者更加想起自…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7.
花生牛轧糖     
女孩走到钟表店门口用手撑着玻璃门,她以为母亲就在身后,但尾随她出来的却是一个穿着西装的老人,老人拎着把雨伞侧身而过,一边很礼貌地朝她颔首一笑,女孩却朝天翻了个白眼。然后她回眸寻找着母亲,她看见母亲还在柜台边与营业员说着什么,母亲的声音时高时低,不是我丢了,是你们忘了给我收据。母亲说,没收据怎么行?到时手表坏了你们肯保修吗?母亲突然提高了嗓门,女孩听见她在用什么敲打柜台,母亲说,岂有此理,你们对顾客就是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有位爱花的小姑娘,常常去花店买花,花店的主人永远用慈祥的口吻问候她、服务她。每次小姑娘都想对老人说:“您真好,我爱您!”但是,话到嘴边都咽了回去,因为她想,明天再告诉老人也不迟。多少个明天之后,她又朝花店走去,发誓这一次一定要对老人家倾诉感激之情。然而花店的门上了大锁,老人在前一天过世了。  相似文献   

20.
吴铭 《家庭教育》2008,(3):12-13
母亲说:“千万别打扰他!” 在南京迈皋桥一栋普通的宿舍楼内,有位默默关注“嫦娥一号”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就是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江苏籍中科院院士叶培建的母亲。母亲眼中的“探月英雄”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今年已81岁的周忠秀老人娓娓向大家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