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发的故事     
杨岷 《早期教育》2001,(8):15-15
雯雯今年5岁,梳着一根乌黑的小马尾辫,在一所国际幼儿园读小班。雯雯的同学有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雯雯很愿意与他们交往。她尤其喜欢凯瑟林,特别喜欢凯瑟琳的一头金发,她总跟妈妈说,希望自己的头发也变成金黄色。雯雯妈妈了解了女儿的想法后,没有直接加以否定,她要女儿能明白黑头发也是非常漂亮、迷人的,要女儿能够为自己的黑头发而骄傲。有一次,雯雯对妈妈说:“妈妈,我用彩色笔把头发涂黄吧?”妈妈耐心地解释说:“可是你是中国人呀,你的黑头发不是很漂亮吗?”“你看睡美人、灰姑娘、美人鱼的头发都是金黄色的。”  相似文献   

2.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事实也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你的优势与长处究竟在哪?说穿了,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者,说到底,不也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吗?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  相似文献   

3.
桑科 《大中专文苑》2004,(11):40-41
哈,乔治,听说你要到亚洲来啦. 要是你在飞机上碰到一个黑头发黄皮肤、深棕眼珠和塌鼻梁的人,你友善地走过去:"嗨,你是日本人吗?"  相似文献   

4.
与你为邻7     
我的亲爱的低碳生活先生: 您好!自从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后.您的大名顿时风靡全球!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被您深深折服了!您知道吗?您现在町是焦点.是多少人的偶像呀!就拿我们国家中国来说吧.我感觉呀.我们的生活到处洋溢着一种新的气息.那种气息名叫“低碳生活.与你为邻”.不信?让我摘儿个场景给您瞧瞧。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电视广告是这样的:一群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种饼干,吃完后以题目所给的广告内容开篇,直接明了。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美国口味就一定比中国的好?他们很得意地说:“正宗美国口味!”乍一看,这则广告似乎没什么,只不过是一则普通的饼干广告,但仔细想一想,“正宗美国口味”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难道美国的口味就一定比中国的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刮起了一股“崇洋媚外”风,出国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有的人是为了深造,这是好事,因为发达国家的确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从小到大,“您吃了吗?”成了我听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人们彼此见面,千人一腔的都问声:“您吃了吗?”有一次都到夜里临睡前,还有人邂逅相遇问我:“你吃了吗?”弄得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方也很尴尬。于是我就琢磨: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见面问候语如此单...  相似文献   

7.
名言     
教师在课堂里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话谁说的?知道的请举手。”隔了一会儿,才有人用不熟练的英语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对,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是日本学生。你们生在美国回答不出,而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学生却能回答,多么可怜哟!”“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传来一声怪叫,教师气得脸通红。“谁?这是谁说的?”沉默了一会,教室里的一角有人回答道:“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名言@连诗诗$广东省大埔县古镇赤坑村赤坑小学!514259  相似文献   

8.
一天,上帝来到了人间,他想把幸福赐给每一个人。上帝遇到了一个农夫,便给了农夫一头耕牛,可是农夫并不高兴。上帝便问农夫:“我给了你一头耕牛,你怎么还不高兴?”农夫说:“您给了我一头耕牛,可是我就这么点儿活儿,您能不能再给我一些土地呢?”  相似文献   

9.
烦恼小孩 《家长》2013,(6):49-49
妈妈,虽然我在一天天长大,可成焦油快乐却一天天减少。您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您对我的态度和以前截然不同了。就拿最近的数学小测验来说吧。这一次我的成绩很不理想。这要搁在以前,您总会安慰我:“胜改乃兵家常事。”这次却不同了,您一见成绩就大发雷霆。我委屈地说“妈妈,您以前不是总安慰我吗?这次”可没等我说完,您已经发火了:“以前是以前,以前你还小,现在都多大了?你太让我失望了!”  相似文献   

10.
墨尔本。 斯皮林维尔多元文化区。 华人学生家长座谈会。主题:以亲身感受谈中澳教育。 十多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青年欣然出席。他们本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中国念的书,他们的孩子都正在接受澳洲的教育。同胞异域相聚,平添几分亲切,谈兴颇浓。 “在国内,我是好学生,老师却总要帮你找缺点。”一位戴眼镜的先生说,“成绩  相似文献   

11.
何贤超 《班主任》2010,(6):54-54
“老师。您就别再逼我了。您这样天天催我起床累不累?谁要您这么好心?”闻听此言,我惊诧莫名,寻思:难道你天天迟到就理所当然?我天天催你起床有错吗?  相似文献   

12.
王超 《良师》2002,(24)
⒈当英美人因中国人的帮忙而表示感谢时说:Thankyouverymuch.中国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说:It'smyduty.(这是我应该做的),结果外国人会大失所望。因为这话的意思是:职责要求我不得不这么干,我自己可不一定乐意。若主观上乐意帮助应说:It'smypleasure.⒉不应问英美人″Whereareyougoing?″这句中国人看来似乎平常的问候语却触动了英美人尊崇的privacy(隐私权),他们会认为:关你什么事?我爱去哪就去哪?⒊中国人明知故问的问候多。比如:“吃午饭哪?”“出门啊?”“您在扫地呀?”殊不知英美人会以为你头脑有病,这不明摆…  相似文献   

13.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澳门回归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七子”是什么意思吗?(“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等七处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是“七子”之一,1895年被日本侵占,但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梦寐不忘,一片赤诚。“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唱出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祖国的儿女对母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194…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晚上临睡前,儿子跟我聊天。他说:“妈妈,您知道美国中学生最崇拜的人是谁吗?”因为刚陪他看完NBA,我想可能是哪个球星吧。“是不是当年的篮球明星?”“不是乔丹。他排名第三。您知道第一名和第二名是谁吗?”“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是谁?我认识吗?”儿子“噗哧”笑了,说:“就是你们这种人。第一名是母亲,第二名是父亲。”  相似文献   

15.
礼物     
敲门后,门开了一道缝儿,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走进来,脚步缓慢地靠向我,叫了一声:“安老师。” “有事吗?”我问。 “安老师,这本挂历是我爸爸让我送给您的,他说一定要您收下,这样我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我愣了一下:“一本挂历,我收下它,你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对,是我爸爸说的,反正他让我把挂历交给您。” 我望着她略带不解和害怕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家长的心啊,自然是盼望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多给她吃些小灶。但他们哪里知道,想要让她的学习成绩打个翻身仗,怎能凭更多的补课复习就能奏效的呢? 看看那本挂历,…  相似文献   

16.
丁莲 《山东教育》2008,(5):17-17
一天下午临下班时。班里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您快去看看吧,您的轮胎被人给扎了!”我赶紧跟随他们走到车棚,低头一看,后轮胎瘪了,一点儿气也没有了。这时,小国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老师您看,我亲眼看见有人用这个扎的、”说着他递给我一根针。我仔细一看。那根针很细但没有尖。我说:“这怎么可能呢?针没有是是扎不进去的。”他看我不信,有些着急地说:“我亲眼看见有人用石头往里砸的!”“我还是不信,有人做这种事还会让你看见?”他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7.
搞笑男生     
咱班搞笑的都是BOY,现在介绍几个最搞笑的让你乐一乐。先讲一个漫画星一唐晨曦吧!他画了一幅“红色闪电”。看,身着红色运动衣的那位黑头发黄皮肤运动员,他的眼睛好似两个铜铃,双脚踩着风火轮,跃过跨栏,光速般地向前冲。你猜他是谁?他就是刘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生:老师,您别生气,我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才“榨”出了600字,您就凑合吧。 师:你们的作文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东拼西凑,要么就是白开水一杯,你们“诈”谁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女儿涵涵来美国时正好3岁,剪了一头齐耳短发,乌黑发亮。女儿来了不久就进了幼儿园。一天,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用彩笔把头发涂成黄色。""为什么?"我很是诧异。"因为我的好朋友朱丽亚是黄头发,黄头发好看。""你的黑头发很漂亮呀,你幼儿园的老师不也这么说吗?"我平静地说着。"黑头发没有黄头发好看。"女儿固执起来。"你不是喜欢白雪公主吗?白雪公主就有一头黑发。""可是,妈妈,睡美人、灰姑娘、美人鱼都是黄头发。"我急中生智:"涵涵,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写这些故事的人自己也有黄头发,中国其实也有很…  相似文献   

20.
段玉梅 《班主任》2012,(9):38-39
晚饭后,女儿忽然问我:“妈妈,您能回答一个问题吗?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我没多想就答道:“我的心愿多得很,跟你说也没用,还是不说了,你快点做作业吧!”女儿却走过来,执拗地说:“妈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您还是说出来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