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十分关注国之兴亡,汉唐之际的政治家和史学家的相关论述更具有独到之处,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发展,最终替代粟类上升到主粮地位,形成现今仍存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独特的小麦文化景观。它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从西汉到唐朝的一千多年。这一重要农业文明成果的取得,既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3.
“乡饮酒”,即乡饮酒礼,原本是一种饮宴礼仪,先秦时期被赋予了“明长幼之序”和“进贤能”的功能。汉唐之际,在统治者的推动下,它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东汉时统治阶层承认它的地位,经改造后在地方上实行,但未纳入国家祭祀体系。西晋时皇帝亲自举行乡饮酒礼,但只限于一时一地,未成为制度,南北朝时则更加紊乱。隋唐统治者重视乡饮酒礼,将它定位成一种学礼。隋代承认了汉晋以来乡饮酒礼中央、地方并行的现实,并使之固定化,朝着礼制化的道路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余韵·哀江南》尾曲有苏昆生的一句唱词“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教材注“五十年兴亡”如下:“指苏昆生从少年到老年所看见的南京从兴盛到衰落的一段时光。”苏昆生“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时在“戊子(顺治五年,1648)九月”。由此上朔“五十年”,应在万历(1573—1619)中叶。  相似文献   

5.
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存在一些明显错误。别集应当定义为“别集是收录一人作品的集子”,总集应当定义为“总集是收录多人作品的集子”。其中之作品既可是文学作品也可是非文学作品。选集是收录一人部分作品的集子,而全集是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选集和全集属于别集,选集和全集与总集无关。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对历代兴亡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认识。他结合历史事实全面分析了东汉末年曹氏集团崛起的原因,即迎天子于危亡之中、屯田、推心以待智谋之士、扼制宦官与外戚的势力,并认为势均力敌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条件。王夫之还从制度之弊、择嗣之失、用人之失、风尚之失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曹魏灭亡的深层原因。王夫之在曹魏兴亡的分析上思路独特、认识深刻,对于深化三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7,(1):36-41
汉唐时期,河西走廊曾经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受中原王朝社会治乱和西北局势变化的影响,河西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当地人口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河西的多元民族格局。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河西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唐时期骑兵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在秦汉时期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更为精良的钢铁兵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府兵制为支撑、以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的作战形式为载体的骑兵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时,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结构性要素也在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汉唐小说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就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很少有人将汉唐出现的如此多的“再生”小说予以整体考察。若按照“再生”的缘由与方式来分,汉唐“再生”小说有错追型、冥差型、还债型、私恩型、追对型、佛化型、还魂型等类型,更有诸型交错者。汉唐“再生”类小说的艺术特征,归结起来主要有:叙述人称的不一、情节结构的模式化、寄托讽喻的笔法、人物形象的渐趋丰满、悲喜交加的风格等几方面。汉唐“再生”小说具有重要的小说史意义与丰富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10.
符丽静 《考试周刊》2007,(37):149-150
古代中国是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子在婚姻方面更是享有绝对的权威,男子除了正室以外还可以有妾、外妇等以满足自己情感宣泄和多情的需要。而妇女,一旦嫁人,就只能以自己的丈夫为中心,没有所谓的人身自由和较大的选择余地。即使这样,男人仍会找种种借口和妻子离婚,然而,即使这样,这并不是说妇女就要一味地屈从丈夫,她们同样也可以提出解除婚姻关系,恢复自由之身,甚至可以再嫁。  相似文献   

11.
风土记是流行于我国古代的专门记载地理和风俗的历史文献,是一种历代传衍的民俗记录和民俗解释文献。我国汉唐时期是风土记发展的鼎盛时代,产生了以周处《风土记》为代表的大量分风土记著作。汉唐风土记体现了中国古人风俗与民情统一、时间与空间统一的民俗观念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冥安县条:“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40瓜州晋昌县条:“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冥水(籍端水)是今天的什么水?长达260里、宽60里的大泽(冥泽)又在哪里?这问题不仅属于敦煌学研究、西北史地研究中的重要事项,而且是关系西北干旱地区古今水系变迁、环境演变的重大课题。由此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对此多有讨论。笔者近十余年来曾在这一带多次踏查,并反复考证有关文献资料,对其流向、位置及历史变迁状况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唐盛世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唐盛世,积极开发经营祖国西部地区,中央王朝设置郡县,发展交通,移民垦殖,传播内地先进技术和化,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化的发展,加强了祖国统一,增进了民族团结,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今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提供某些借鉴,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八大家”是“唐宋文”的杰出代表,也是“唐宋文”的缩影。通过对“八大家”的分析,以点带面,既可以看出“唐宋文”数量可观、风格多样、体式齐备、理论丰富扣骈散并进的整体风貌,又可以加深对“八大家”的了解,还可认识到唐文、宋文在数量、风格、体式、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可谓“一举三得”。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隋唐史矾究的成果,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从方法论方面,思考了隋唐史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汉唐时期,民族交往较为频繁,表现在服饰方面,少数民族的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影响很大.汉唐时期胡服的变化折射出夷夏观的变迁.就其整体而论,胡服大致经历了两汉时期在中原地区初步流行、魏晋南北朝时基本流行和隋唐时大为盛行这几个阶段.与之相对应,这一时期的夷夏观也表现为夷夏对立、夷夏“未殊”及夷夏一家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殷周时代 ,一切学术都由统治者直接控制 ,史官之职也是世袭的 ,有着很高的地位和特质 ,所作之史书在一般人心目中也有很高的威信。春秋中期以后 ,史官的修史逐渐受到强暴势力的威胁 ,但仍有史官冒着生命危险修史的例子 ,涌现了一批像董狐、南史氏这样的“良史”。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史官屈从于强暴势力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春秋中期以后 ,史官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趋于低落 ,同时史官本身也出现了许多缺陷和弱点。到战国中期 ,史官的地位已低落到世人羞而为之的地步。而伴随史官地位低落的 ,则是史官修史之风的败坏 ,强暴势力的因素越来越影响史官的修史。到西汉时 ,史官的地位已经低落到和倡优差不多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结合历史的发展,从理论上探讨经学由产生而衰落过程的规律性:一是物极必反,二是合久必分,三是政治原因,四是社会动乱.还有治学方法的变化,造成繁琐、僵化,也是经学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李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2):25-25,40
本文通过阐述突厥的兴起、衰亡并归附于唐以及唐对西域管辖的历史,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驳斥了新疆是“东突厥人的家园”的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