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探讨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的气象原因之时,不能不对人为的原因进行反思:1998年的洪水并不是历史最高记录,却创造了新的最高水位记录,并长期居高不下,这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是有直接关系的,虽是天灾但也有几分人祸。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闫晓菊 《考试周刊》2008,(3):150-151
众所周知,人有七情六欲,对于这些,人们都已习以为常,觉得是人生来就有的,其实,这其中映射着环境给人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地理环境,指世界上的生物所生存的空间环境.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也造就了人类情感的差异.下面就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讨其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情感的决定作用 巴尔克说过:有四个主要的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与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同样,它们对人类的情感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本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 (1)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材是通过"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两幅不同的农业景观图的差异对比而导入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知识点的.通过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典型知识点引人法.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很容易通过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对比而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教师应及时地让学生关注:①什么是区位?②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③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活动背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中的55%将居住在城市。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  相似文献   

5.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关常识概念与特点 【命题角度】命题多以农业生产活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载体切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直击高考考点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考纲解读】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依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决策。本考点应作为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二是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要点1.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的分类和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2.理解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比较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异同点、工业的发展与变化;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为例,通过第四纪以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总结,认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存在着相互反馈作用。根据人类活动在历史上产生的各种环境后果,提出今后中国地理环境定向改造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地理环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和发展生产的众多的自然资源 ,也对人类体形施加了很大的影响。一、身高与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自然环境对人类身高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农业相对发达 ,人们的食物及营养相对丰富 ,那里人们的身躯较为高大。相反 ,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 ,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比较欠缺 ,人们的身躯要矮一些。赤道附近的绝大部分地区 ,尽管终年高温多雨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由于毒蛇猛兽较多 ,瘟疫流行 ,不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温带地区 ,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一、人类身高的地域差异 从世界不同种族来看,人类身材最高的是非洲苏丹人(黑种人)。苏丹人又高又瘦,属于瘦长型。苏丹男子的平均高度为1.85m。其次是北欧白种人,属于又粗又高型,身体健壮高大。如苏格兰人中2m以上者较多,俄罗斯男子平均高度1.775m,美国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身高具有欧洲人的特点,男子平均高度为1.778m。印第安人为1.8m。东亚黄种人身高比非洲和欧洲人都小。日本人平均身高为1.6m。世界上身材最矮的是非洲赤道雨林中的黑人(人们称黑矮人),他们平均身高1.37m。 我国人均身高的基本情况是,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  相似文献   

12.
13.
大约从5000年前的农业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开始加剧,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大大高于自然丧失速度。特别是18世纪以来,人类由农业文明跨人工业文明,伴随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论证了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通过一些合理的简化假设,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针对大气层中对流层的CO2对热辐射的吸收,并建立物理模型,对导致全球变暖的趋势,即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加作了半定量的计算.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要使温室效应达到稳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转向开发利用其它形式的能源,控制人口的增长,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合理利用现有的能源.  相似文献   

15.
叶先进 《新高考》2005,(12):47-50
一、考向指津 对于本专题的复习,我们可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能力要求和高考命题情况,从下列五方面选择突破点进行信息整合、精讲巧练,力求达到讲一题,会一法、通一类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能源、粮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实际上也是涉及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关系问题。持续发展是当前各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优先考虑的原则,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协调好人地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而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就是地理环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标准要求1.课程标准解读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区域的含义、分类、特征等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区域的差异、区域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的联系等内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能简单地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理解为不是决定性就是非决定性的。实际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复杂的,具有可变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问题,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人-地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机制特征,人类活动可划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人口生产活动,这三类活动与地理环  相似文献   

20.
张萱  郝德 《地理教育》2001,(1):14-16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