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是在全面地总结和批判继承以往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无论是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继承,还是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学说,以及对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进化论等学说的吸收,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开放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开始,就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①没有发展的理论是没有活力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是对实践深刻、成熟的理论反映,又  相似文献   

2.
李静 《华章》2012,(28)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正确把握好几个基本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理论创新的前提;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主线,纵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三个重大的理论创新特点: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实践诠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基于对理论及实践创新成果的再创新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基于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独特的综合创新历程.  相似文献   

4.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长期的和深入的艰苦努力.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重点:一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理论创新问题、包括哲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战线上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跟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深刻认识并成功践行坚持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握好独立自主的根本立足点,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根本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要想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文本研读与把握精髓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人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创新发展和向前推进的根本之源。解读人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的逻辑内核;结合人类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基础;思考把握人类实践中的和谐状态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推进的现实要求。论证"人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渊源,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对我们更好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深刻认识并成功践行坚持与创新的辨证关系,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握好独立自主的根本立足点.必须明确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根本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永恒课题.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也同样应该清醒地倡导实践、发展和创新的观点;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牢牢坚持群众史观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基础;决策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始终站在时代高度、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形成有利于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确把握理论创新的意境是科学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理论创新的前提。"三个代表"思想理论创新的本质在于源于实践创新又指导实践创新,其中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的理论创新、对原有理论丰富和深化性的理论创新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以及与中国时代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实践过程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由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根本属性;实践理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视野;着眼于实践理性的理论视野,实践创新是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根本属性;实践理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视野;着眼于实践理性的理论视野,实践创新是我们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鲜明主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人类创新活动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并表现出和古代创新活动不同的特征,逐渐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现实生活。突破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哲学视阈下的创新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创新的哲学根基是实践,创新实践是当代和未来人类的生存方式,创新实践的主体具有普遍性,创新实践的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创新哲学根基的确立意味着创新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归,创新实践理论的全面建构必将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实践的重大创新,建党理论和建党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和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即它所指称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指相结合这个对象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过程。只有在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上,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而形成的.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也非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的呼唤,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需要形成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顺应时代,应运丽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1]. 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源于实践、反映实践,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其民族化的形式,还要被各国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实现其大众化的目的.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充分发挥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