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5年取消行政审批之后,2011计划面临的困境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11计划作为一项新型的高校创新政策,受到了国家、市场以及社会三股力量的综合作用。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2011计划的政策内容,分析主体之间的行为差异以及其背后意识和理念上的冲突,提出有效推进2011计划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2011计划”是我国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及其释放的机遇,总结、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区情、围绕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深入研究、探索内蒙古地区高校协同创新策略及其行动路径对于有效提升区域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和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2011计划的重中之重,协同创新调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各主体的积极性,强调优势互补的大协同。所以云南各主体不但要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而且,云南高校要找到自身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同中有特,不迷失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云南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年初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要把该计划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整体协同创新;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坚持多元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激发释放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对于高职院校是一个全新课题。以协同创新理论和战略协同论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主线,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来催生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参与"2011计划"对加快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转变创新方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将自身情况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的发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发展和推动的重要工作。在推进这两项工作的同时,首先需要理清两者关系,文化创新发展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本是相辅相成的;协同创新提升计划是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繁荣发展的途径之一;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大发展大繁荣保证了协同创新计划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体现了团队内部从事创新活动的实施效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典型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研究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提供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各国政府科技资助的重点方向。由于政府决策体制、财力保障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多方面原因,中外五个协同创新计划在政府资助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看,发达国家协同创新计划在制度建设的完备性、组织管理的规范化、评估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在持续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方面具有一定特色。我国"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行政管理不到位、评估机制不健全、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实行公开化规范化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推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计划协同创新要求,提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并探讨其实现机制:对于动力机制,各协同体知识特色是协同体组建动力。对于选择机制,认为协同体选择应该是先验的,应该组建大学里的企业和企业里的大学。对于风险机制,认为协同各方有义务开辟专门的校企人才培养领域、并建立完善的风险共担机制。对于管理机制,认为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组织,充分放开校企各方知识交流的通道,重新界定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建立具备持续供给能力的人才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的政策理论和组织实践形式,对中心责任使命的有限性、体制机制改革的适度性、协同主体利益的相关性这三点做了深刻思考,集中反映了协同创新中心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不可回避但是有限的责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注意克服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风险,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最终达到推动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价值追求在于大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探索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工科为主的研究型高校、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研究型高校,协同创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地方高校中实力不俗,特点、优势突出的高校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其优势特色尚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高校,贯彻"2011计划"亦应采取不同的思路。现实中高校的协同创新研究和实践已经出现某些误读,需要及早矫正。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是高校科技创新内部高校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要素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的模式、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运行机制的提升策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驱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加快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知识、技术集成与转化,加快创新力量与资源的整合、重组,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开拓了全新境界。从创新理论的历史演进中发掘协同创新的时代内涵,结合地方高等学校实施“2011计划”的初步实践,为高等学校建构协同创新的实施策略在当下显得卓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部欠发达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不完备,需通过专项计划引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教育部面向区域地方实施的蓝火计划,结合区域地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地方对接,能有效推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蓝火计划试点城市百色市,通过引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百色铝加工等特色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了百色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欠发达城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兼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授、知识应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功能,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结合,青年人才源源不断等优势,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为了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切实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学科建设,整合科技力量,优化科技资源,加快体制改革,建设高效的、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此,教育部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部署了“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明晰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概念,深入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特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实施"2011计划"为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契机。针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存在问题,论述了研究生协同创新之内涵与特性、构成要素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最近审批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特点,首先说明了遴选有创新潜质的研究生,进入"2011协同创新中心",从事研究,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该机制在培养方案、学术文化、资源共享、人才成长环境和制度改革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在团队创新作为和研究水平提升上的优势和实践价值;最后提出了实施"2011计划"、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创新为当前高校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深厚的行业背景、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设置、雄厚的科研实力,决定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立足行业特色型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目标定位,结合行业产业特点,面向行业产业重大需求,行业特色型高校可基于不同的协同创新目标,如基于重大联合攻关、基于产业群聚集、基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推动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以合作求突破.河南高校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不辱使命,就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在协同创新的机制下全面发展.通过对协同创新内涵的阐述,指出新时期河南高校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提出提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