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起文 《教师博览》2011,(11):12-14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里钱老所说的实际上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钱老看来,国家有了许多创新工程和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如何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美国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多次提到:为什么我们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特别强调: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3.
王蓓 《教书育人》2010,(1):76-77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  相似文献   

4.
【话题引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恒华 《人民教育》2012,(Z2):57-58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接触并深入了解了孟照彬教授的MS-EEPO有效教育理论体系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效教育改革实验成果后,你就会发现孟照彬教授已经回答了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先生的求学轨迹"跨越东西"。他曾说过,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北师大附中的6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几年。钱老认为,北师大附中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6年时光。实际上,使钱老一辈子忘不  相似文献   

7.
陈至立部长指出:“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谁把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创新,是民族的灵魂,21世纪的教育,将是创新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必将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面对创新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在其管理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一、更新思想观念,改革管理方法。首先,我们有必要对创新…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果按照“创新的基础是人——人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这样的逻辑推理,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一)当今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创新,甚至阻止学生创新。教学实践业已证明:只有自身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只有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的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创新能力与民族兴衰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今天,我们把这份在保险柜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谈话整理稿发表出来,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对所有敬仰、爱戴钱老的人的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11.
高校视窗     
珠峰计划催生中国大学新格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应围绕提高国民素质的整体目标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发展动力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下的一些举措 ,如 :提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革考试制度、取消百分制等等 ,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高中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殷明珠 《考试周刊》2013,(13):101-102
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创造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创设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班队集体和课外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先生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上月在纪念钱老去世一周年之际,国家又邀请海内外专家,专门研讨该问题,笔者认为,培养杰出人才,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很重要,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黄堃 《江西教育》2001,(1):36-37
阅读教材中有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丰富资源。课文内容、名言警句、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写作技巧等,都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作者榜样的激励  中学语文课文的作者有许多是富于创造力的一代杰出人才,了解其生平、学习其作品、领会其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古代的陶渊明、王安石、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近代的鲁迅、郭沫若、闻一多、华罗庚、茅以升、竺可桢、顾颉刚等,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革命前辈朱德、陆定一等,他们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习惯势力,不盲从权威、独树一帜。他们敢于批判…  相似文献   

18.
正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当今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尚喜 《湖南教育》2009,(12):24-24
近日来,全国人民都在深切怀念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钱学森。与此同时,钱老生前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谈话震撼着每一个教育人的灵魂。钱老认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他以自己早年的成长经历为例,强调绘画、音乐、摄影等艺术修养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呼吁要有科技创新精神,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这一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下面,笔者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