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小学生读经的浪潮此起彼伏,本文立足于现代视野探析新时期小学生的读经教育。首先对读经教育进行概念界定和特点分析,然后,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指出小学生读经教育的意义,接着对当今小学生读经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教育目的功利化、教材选择机械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指出了小学生读经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德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占首位,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目前广泛开展的读经活动,在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方面已产生了积极的成效。主要由于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其教育方式强调潜移默化,符合幼儿认识心理发展特点,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因此,读经教育是对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从1904年至1949年间,旧中国旧社会发生的数次关于读经的争议,当时产生了"读经立国论"、"读经修身论"、"读经救国论"、"读经存文论"等.由于其牵涉到朝代的变更,教育目的的变动,课程设置的变迁,新旧文化的冲突,各方势力的角逐,故而显得既丰富多彩,又有点纷繁复杂.不过最终结果,读经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中小学课程表里是不复存在了,而且上述这些论调基本上都没能够立得住脚.如此,再回过头来,依据这些历史事实,对近年来颇具声势的"儿童诵读经典"活动作一简评,供方家批评.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生命道德价值观是小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生命遭到直接威胁时,绝大部分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关爱生命意识;对间接危害生命的现象,七成左右的小学生都能以关爱生命为价值取向;小学生对生命与工作、财产、义勇之间发生冲突时的价值判断呈现多层与矛盾状况。通过对九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城乡因素对小学生生命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儿童读经教育已经逐步渗透到现代教学当中,本文通过对读经教育(即经典教育)由来的系统回顾,在分析当前读经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读经教育在当代的涵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王财贵“儿童读经运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践成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其教育理论主张进行评析并阐述了它对当前我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儿童人文文化教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读经"问题引发的争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儿童“读经”热引发了学界广泛的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立场各抒己见。这体现了我国当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较为宽松自由的舆论和学术环境;整个讨论客观上有助于人们理性对待儿童“读经”现象本身,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民族自信力的增强需要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等各种观点也从大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育理论不适合经典教育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其施教理论的大要是:第一,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给他。  相似文献   

11.
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小学生心智健康、弘扬传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科学的态度、恰当的选材、有效的激励是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胥颖 《成才之路》2021,(14):50-51
幼小衔接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在幼儿的知识层面、学习技能层面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都大有裨益,既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识字量、开发幼儿的记忆潜能,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幼儿园可以从创新国学经典教育形式、学习古礼、举办朗诵活动、鼓励亲子共读、将国学诵读融入其他课程等方面入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经典的哺育下,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和杰出人物,他们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操,具有浩然正气、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社会理想.目前广泛开展的读经活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方面已经产生了积极成效.主要因为读经教育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强调的是潜移默化,而不是灌输,内容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实际.因此,读经教育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应该经常诵读国学经典,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精神养料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让传统文化深入内心,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诵读经典可以扩大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培养优秀人格;诵读经典,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诵读经典,可以锻炼思维,凝神聚力;诵读经典,可以强健体魄,增进感情。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蕴涵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辞章之美,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因此,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丰富文化储备,提升思维水平,在感受中华语言魅力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培养孩子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具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存在一些误区。我们要特别关注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次指导,人人提高"、"请家长引导,良性互动"、"做阅读交流,协同并进"等策略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18.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承载中华民族历史使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应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通过搭建多媒体传播平台、编写选修课校本教材、打造诵写讲教师队伍、建设诵写讲教育基地、开展诵写讲实践活动等措施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写讲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思想,可以为青年学生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的中国底色,为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