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慈爱思想。《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论语》"仁者爱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不积"、"利万物而不争"等均体现出丰富的慈爱思想。及至汉末,《太平经》出现,道教兴起,继承与发展了上述诸慈爱思想,并做了宗教意味的改造与阐释。同时《太平经》的慈爱思想还在早期道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道教早期的历史中,《太平经》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基本上包含了全部的道教义理,为道教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从时代上看,《太平经》成书于东汉时期,先后经帛和、于吉、宫崇、甘忠可、襄楷、张角等传播,其时亦为朝野土人知晓,作为原始道经的地位已为学界普遍认同。从内容上看,它远承黄老之遗教,近受图谶、神仙说、方仙道之影响,并援引阴阳五行之学、民间巫篮俗习而成。所谓“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故从教义哲理、教规教戒,道教徒养生修持的方法,驱邪炼丹的方术,治病求福的符咒,乃至服气、守一…  相似文献   

3.
清静是《道德经》的重要范畴,也是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修道思想之一。五斗米道的教义经典《老子想尔注》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清静学说,并将《太平经》的清静修道思想一以贯之,以"清静"为基本教义,它体现在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意志,道教俗世生活的戒律,道教修持方法与原则三个方面。《想尔注》重视清静之说并树立为宗教教义的做法对后来道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上画老君骑牛,牛前一道童肩扛老子...  相似文献   

5.
魏华存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祖籍山东任城(今济宁市)。山东地域浓厚的地方文化对魏华存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魏华存幼年切身感受到齐鲁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太平广记》卷五十八所记载的"幼而好道",这个"好道"应该是指山东地域的"方仙道"、"黄老道"和"太平道"。《黄庭经》吸收了《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及《河上公老子章句》中许多思想和观念,以及山东地域的各种方士方术,形成了特有的修炼存思之法,在中国道教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古代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古代科技华文在儒、释、道三者中,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道教了。关于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著名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卷2第10章"道家与道教"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道教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东亚的化学...  相似文献   

7.
唐代道教规模辨析张泽洪唐代是道教的兴盛发展时期,李唐王朝的尊崇,奠立了道教相当于国教的地位,这是道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历史事实。但《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条记载唐代道观、道士数说:"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当代一些研...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两岸同根──参加台湾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黄海德去年十二月,我作为一名大陆道教研究学者,应台湾中正大学与《道教文化》杂志社的邀请,赴台出席了"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论"。通过两岸学者短暂的学术交流与参观访问,我深切地感受到,宏大精博...  相似文献   

9.
成仙信仰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成仙,一是指人生命的久长乃至不死,二是指人能力的广大甚至无限,如《太平经》说成仙者能“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净明忠孝全书》卷六又言成仙者能“神灵变化,隐显莫测”。这种信仰的产生,与中国古人渴求生命存在的愿望有关,也与中国古代宗教多神共存的观念有关,更与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存在及运动的认识有关。下面,笔者仅对中国哲学中阴阳五行观念对道教成仙信仰产生的影响作一扼要说明。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事物皆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他们将之称为朋…  相似文献   

10.
道教营养学散论刘国梁饮食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也是健身防病的首要条件。道教学者对此早有论述。《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孙思也说:"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  相似文献   

11.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王纯五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是东汉后期在巴蜀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道教创始人张陵及其孙张鲁等人的传道弘教,发展成为中国道教初创期的主干。《后汉书·刘焉传》说:"(张)鲁字公棋。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  相似文献   

12.
陈抟、张守真事迹考唐代剑一、陈抟籍贯陈抟(871-989)是唐末宋初时道教的重要人物。他传授的《先天图》对邵雍的先天象数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日本学者竺沙雅章称"他可谓是宋学的始祖人物""。在道教史上,陈抟以惊人的睡功名扬海宇,被...  相似文献   

13.
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巴蜀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由此地而传播全国,传承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因基础研究薄弱,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四川道教史著问世。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龙显昭、黄海德、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诸先生于1994年起致力于巴蜀道教碑文研究,并获准为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汇聚而成的《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新近问世了。笔者因某种关系,得以先睹,故不揣浅陋,简为评介。《巴蜀道教碑文集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李刚关于道教哲学,我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10期《道教哲学刍议》一文中作了简略介绍,由于篇幅有限,那篇文章对于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未作阐述,木文可说是对那篇文章的一个补充。一、道教哲学的历史价值在《道教哲学刍议...  相似文献   

15.
道教名山的文化鉴赏郑国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教的洞天福地,都在风光雄奇秀丽的名山之中。著名的道教官观以坐落名山者居多,大多耸立在高山危岩之上,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在中国的许许多多名山中,都留下了道教文化的沉积。一、道教的崇向山林道教这一土生土长...  相似文献   

16.
道教主神的演化田兆元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地位本应同佛教的释迦牟尼相同,可两人的命运很不一样。当佛陀在一片婆罗林中涅后,凡人的释迦不久便被神化。张陵创五斗米道.在当时就被统治者骂为贼了。《后汉书·刘焉传》):"初,祖父(张)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  相似文献   

17.
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要章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陆和港台的学术交流,由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2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联合大学东...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葛波茶的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而宗教的兴盛,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茶与宗教的关系至密,传说、佚事和记载甚多。古代汉族流行道教,宣扬"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仙翁"道士择名山胜境修道,也有不少人就地种茶饮用或施舍。"仙...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一书,一般认为是在唐玄奘西游的基础上改编加工而成的。作通过审慎的考证,认为《西游记》暗示的是道教全真教领袖丘处机的西游,而与玄奘无关。主要证据有:(一)《西游记》思想与全真教完全一致;(二)《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及细节与丘处机西游相一致,而与玄奘西游相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