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良 《湖南教育》2001,(7):47-48
发问,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一般来说,幼儿发问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一个两岁的孩子通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三岁左右的孩子或许会问诸如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之类的问题,而四五岁的孩子会凑在一起讨论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的话题。五六岁的孩子或许会对爆竹为什么会炸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两岁的毛毛最拿手的“绝活儿”是趴在地上“示威”要挟长者,以求欲望“实现”。毛毛个性较强,好支配人,想怎样就怎样,总设法要长者“听令”。长者一不“服从”,她便表演“绝活儿”了:先说声“我趴了”,接着熟练地把  相似文献   

3.
哭闹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幼儿哭闹时 ,父母一定要先弄清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幼儿哭闹的原因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病痛和身体不适而引起的 ,一种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爆发的。对于前者 ,父母要及时带幼儿就医 ,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和抚爱 ;对于后者 ,则应具体分析 ,权衡幼儿的需求是否合理 ,然后再采取措施 ,如果幼儿的要求合理就应该给予满足 ,如果不合理 ,则应该拒绝。拒绝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讲究技巧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转移其注意力 ,让幼儿忘记自己的哭闹和哭闹的原因 ;对于年…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幼儿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出来的话,那可真能编成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大百科全书了。生活中,由于成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不少人对于幼儿的问题常常苦于不知如何回答,便敷衍了事。正确的做法应是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及时给予正确解答。研究表明,孩子在2岁左右最爱提问,尽管他们由于生活经历简单,知识面狭窄,提出的问题较幼稚,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幼儿园遇到了这么一件事:一个刚来园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门板,另一个小朋友便打他,还不许他哭,并学着大人的口气:“再哭就打死你。”  相似文献   

6.
“阿姨,你为什么要跟叔叔结婚呀?”“小便的时候,为什么她可以蹲下来,我要站着?”面对幼儿提出的这种种怪问题,成人是回避还是回答?如果回答则应如何回答?许多年轻的父母和幼儿教师为此伤透脑筋。有扣须鸣“什么结婚不结婚的,不要脸皮,去去去!”有些父母和教师对幼儿的这种怪问题感到厌烦而横加斥责。这样一来,似乎问题就解决了。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当然没有。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给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设置下障碍!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发展的,离开了后者,前者的发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工作。由于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而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长也不是专职教育工作者,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向,背离正确的教育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07,(11):44-45
朝阳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现在三岁了,为了让孩子为今后的学习尊定良好基础,我们让孩子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约英语学习.但我们心里很困惑:有人认为这样小的孩子首先应学好母语再学英语,有人则认为这样小的孩子正是学习英语的好时机。朝阳老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幼儿学英语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两岁左右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听话的,虽然也常有哭闹,但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要求比较单纯,自由活动的能力很差,依赖性强,所以只要愿望得到了满足,就能很快安静下来。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活动能力逐渐加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加,希望独立自主。比如,  相似文献   

10.
受"读者反应理论"等现代阅读理论的影响,目前的故事教学非常重视幼儿自己的、有别于故事本意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因为认知、经验和自身能力的限制,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在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发生过失行为的时刻可称为关键时刻,家长处理得当与否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对于幼儿的过失行为,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引导呢?一、要区分过错和过失行为过错和过失两者有实质的区别:前者是指人为地、故意做出错误的或者有害他人的事情,而后者则是指不留意间、不当心时无意识地产生的错误行为。作为家长应当正确区分其不同性质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分寸地实施教育。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孩子的过错与过失,责罚失当,将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扼…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一个常被大家忽视的现象便是对幼儿发问权的漠视。教师们理所当然地通过发问去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孩子们在教师的频频发问中忘记了自己的头脑,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孩子们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的能力被教师不容置疑的发问权的霸占和垄断所销蚀。  相似文献   

13.
14.
刘瑜  田梅 《山东教育》2004,(15):9-10
在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教学特别是在集体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通常是通过不断地向幼儿抛出问题来引导教学的进行。由于过于关注预先设定的目标和问题、教师的省事倾向、教师自身的“长者”情结(面对作为弱者的幼儿,教师有可能滋生权威意识,由此而独占了教育活动中的发问权。  相似文献   

15.
上课提问,是我们做教师的常规武器,常用常新。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有着很好的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我们提问学生,也欢迎学生提问我们。可对学生的意外的发问,该如何对待呢?【教学案例一】  相似文献   

16.
上课提问,是我们做教师的常规武器,常用常新。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上有着很好的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我们提问学生,也欢迎学生提问我们。可对学生的意外的发问,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17.
据瑞典的一位心理学家对一个六岁零三个月的孩子十个月的跟踪调查,在三百多天里,这个孩子光提出的非普通性问题,就达一千一百二十五个,平均每天将近四个。孩子每天都要给父母、兄长、好友出难题。在正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往往以极其随便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发问,甚至用“别瞎问”、“说你也不懂”呵斥他们。还有的父母竟然不耐烦地用自己胡诌八扯的假话去搪塞孩子的提问。高尔基在《论新与旧》一文中指出:“对于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一会,大起来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不少学者都主张读书要“存疑”,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也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教学实践也证明,靠啃书本得到高分数的学生,其发展潜力是很有限的.因为不能发现问题的人,是不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则不可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或开展工作.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都是”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那还有什么发明创造可谈呢?所以,鼓励学生多发问,努力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探索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于学生个人创造才能的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发问呢?  相似文献   

19.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存在都理所应当,对周遭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心时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而对于世界的好奇,不断向世界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而不是习惯事物理所应当的存在,这正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应保证孩童提出问题的权力,即使他们的问题天马行空,也是发展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探索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鼓励幼儿勇敢表达出对世界的困惑并尝试去探索自己的问题,将培养幼儿问题意识作为其创新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朝阳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牛牛现在三岁,表现得很任性、不听话,叫他站他犟着坐,叫他坐他犟着站,总是与我反着来干。三岁以前他不是这样。到底他是咋回事?我怎样才能使他听话、顺从呢?盼朝阳老师回信。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