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业就教一年级,尽管教了好几轮,因为初出茅庐,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看见教材,而看不见人),所以一直觉得人教版小学语文第2册第2单元的首篇课文<识字2>,是一篇非常简单的识字课文.直至有一点教学经验,经受一点人生历炼的今天,再次研究这篇课文,发现这篇简单的课文不只是单纯字词的范例,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情感,彰显着人本主义大语文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21世纪教材(北京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4课《春光明媚的早晨》是一篇识字课,重点是教学生掌握利用熟字加偏旁和去偏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同时帮学生建立字、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课文中写出了这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有课文26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7篇,阅读课文7篇。此外,有读写例话4则,每组课文之前有一个“导读”,每组课文之后有一个基础训练。下面就如何教好这册课文,提出几点意见。 一、继续加强字、词、句的基本训练。 识字教学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田家四季歌》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了农家四季不同的景象。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儿歌,立足学段特点,引导学生在儿歌中识字、用儿歌来理解课文、在儿歌中想象、用儿歌学写字,从而让语文学习实实在在又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5.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  相似文献   

6.
顾琼丽 《云南教育》2003,(25):31-31
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是继汉语拼音教学之后的第一组识字课文,这5篇课文均由图、注音短文和课后练习组成。要求学会23个独体字和13个基本笔画名称。在理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针对本组课文所处的特殊位置,谈谈我对本组课文教学的粗浅建议。汉字是记录汉语言(母语)的符号,受母语环境的影响,初入学的儿童已能用口头言语进行初步表达。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2课中要求学会十个数字,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7.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学习语文是通过一篇篇课文来进行的。每篇课文都是某一作者观察认识事物的产物。我们在教学生识字、学词、理句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作者是如何观察认识事物的。这不是语言文字训练以外的事,而是语文教学的份内的工作。本...  相似文献   

9.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  相似文献   

10.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近50年的实践检验中,"随课文分散识字"一直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识字教学乃至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充分借鉴和运用的一种流派。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13.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大纲要求,低年级的讲读课,要指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除以识字为重点,培养学生识字的自学能力外,还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词和句的理解和使用训练。这组课文的编排,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学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一、以表达本位来教,如何解读这篇课文?1.从表达本位角度解读课文中的语文表达本位不等于只教表达,更不是拿阅读课来教写作,而是以特殊的思维方式来教语文,即以为什么的思维来看课文是什么。《圆明园的毁灭》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文专题为民族精神和  相似文献   

15.
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常常遇到的难题。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六册《珍贵的教科书》是一篇思想性、语言感染力较强的文章。现谈谈自己教这一课的体会。 一、满怀深情反复读。每教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同学们反复朗读,直到熟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识字问题。以前总是按大纲的要求去解决生字问题,让学生会读文中应会读的生字,会写课文中应会写的生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后来,经过几篇课文的教学后,我逐渐发现了学生在识字上并不向我想象的那样。由于这一教学环节的失误,致使学生遇到以前学过的字,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脉络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面对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比怎么教更重要,它是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别的学科,如数学、科常、思品等课程,教什么的问题已体现在教材之中,教师比较容易把握。语文课的识字、作文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