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韵雪 《文教资料》2009,(7):164-16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以新公共管理的原则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对高校教师实施聘任制,中国在这股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改革浪潮中也紧随其后.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这种改革举措使得高等教育偏离了自身逻辑,因此就需要对新公共管理与高等教育理念、聘任制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之间的契合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新公共管理与高校教师聘任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卓 《教育科学》2007,23(5):33-37
中国新公共管理取向的社会治理范式变革是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社会背景。教师聘任制是高校应对经费短缺、教育资源竞争的压力和提高教师产出而做出的制度选择。它一方面迎合了高校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剧了高校教师的"临时工化"、高校的企业化。这就需要对新公共管理与高等教育理念、聘任制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之间的契合性进行反思。面对市场化的社会现实,中国高等教育应当反思式而不是镜式反映现实,应当超越性而不是跟踪性地适应现实,应当以符合高等教育自身逻辑的方式而不是以异化的方式应对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开始兴起并逐渐影响社会各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从高校教师评价的视角分析新公共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对其实际效果进行反思,以期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具科学性,推动高等学校管理实践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是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美国高等教育面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与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双重压力所做出的现实选择,为美国高校的卓越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基于对美国9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探析发现:其文本内容可概括为评估目的、主体、内容、方法、结果应用以及客体保障六个方面,呈现出政府、管理与学术三种制度逻辑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系统研究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实施路径及其蕴含的逻辑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聘后考核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20,(1):73-76
"学术性"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衡量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社会性"是专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公共属性。当前高校对学术内涵的窄化理解导致教学与科研相矛盾,社会性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分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术性"与"社会性"的协同逻辑,结合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性"与"社会性"的协同路径,以期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作为公共治理范式的理想类型,分别对应于高等教育治理的"国家控制"逻辑、"民主回应"逻辑、"绩效责任"逻辑、"法权平衡"逻辑。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国家在四种理想类型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式中分别扮演行政指令的发布者、行政法治的守护者、质量的监管者、合作伙伴关系的促进者等角色。实践表明,不同理想类型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式通常以"混合"模式同时出现,等级、法治、市场以及网络等不同类型的治理话语与隐喻相互交叠,因应了高等教育治理中多元且冲突的利益与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瞩目,高等教育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效果,因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高校应该立足于本体并借鉴美国教育中的合理之处来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公共治理潮流,适应新时代科技革新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为出发点,解释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轨迹,分析梳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展望学科发展和实践路径。立足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境遇,探寻其核心价值导向,构建学科发展空间,拓宽学科建设结构层次,努力构建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体系,积极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独特性、综合性、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变迁:性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性质是一种公共合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变迁的主要特征就是以高校职能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惯例为导向,以政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0.
由大学协会主导的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其从由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独立”的治理结构(Governance)发展成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参与的共同的治理结构。2005年,由美国时任教育部长发起了一轮以认证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进程的详细记录和解读,阐释上述逻辑在美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下的展示方式。改革的失败似乎表明,由于高等教育对学术自由的特殊依赖性,美国社会更倾向于选择不把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纳入公共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与多中心治理理论是70年代末以来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主张,本文简单阐述了新公共管理与多中心治理两种理论,同时评介了这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许多相关领域都产生了影响。为了积极探讨其对财政学发展的作用,采用实证、比较等方法,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财政学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至少在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财政预算管理等方面开拓和促进了财政学的发展,应当继续关注其对财政学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佟婧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3):7-11,121
学术资本主义是近十年来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象。从学术资本主义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筹资问题进行研究,回顾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沿革,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学术人"如何逐步成为大学筹资的重要主体,在此基础上思考大学筹资的价值取向、筹资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思潮,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公共管理"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观点,最后提出关于我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建设性意见,旨在有力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民办高校飞速发展,教师的招聘,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教师招聘流程的描述,以期为民办高校教师的招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In 1997 a new governance 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was introduced at Dutch universities. The aims were to reali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executives at the central (executive board) and faculty (dean) levels, to introduce a Supervisory Board at the institution’s central level, and to increase the leeway for universities to design its own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large-scale evaluation of the governance act and focuses on student and staff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on the actual appraisal of different actors within the universities (leaders, managers, staff, students)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ir university. The empirical data reveal a mixed picture regard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new governance structure, but overall—in contrast with many critical reviews of NPM in higher education—there seems to be considerable endorsement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8.
许杰 《教育科学》2007,23(3):78-83
加强质量监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高等教育政策所呈现的强势话语。从理论根基看,是主导公共部门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用和体现。从政策的价值取向看,主要表现为竞争,效率、效益和效能,绩效责任以及政府资助方式的改变的市场取向。其政策的有效性体现在正、负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