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人、官方和书坊三者构成了中国古代编辑出版事业的基本格局。“士”阶层是编辑著述的主体,以追求“不朽”作为编辑出版的理念;官方以编纂大型图书作为实施“文治”的标志;书坊出版物与市场需求有密切关系。三者相互补充,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类跨入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制定各种法律来规范和制约人类自身的行为和活动。编辑出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编辑出版活动内在规律的要求。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事业和其他文化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相似文献   

3.
吴潮 《中国编辑》2007,(1):79-81
2005年9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以下简称《资料汇辑》)。《资料汇辑》共分10辑,425万字,收录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54人的各类研究资料。根据编纂者介绍,这一套10卷本的巨著,是经过“多方查阅,广为收寻”,付出大量艰辛,“历时七年”方始成书。《资料汇辑》无论从书籍的篇幅上还是资料收录的程度上,“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均超过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部巨著。在此之前,我国的编辑出版学界并没有相关的同类型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叶至善在一篇回忆父亲叶圣陶的文章中说:“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叶圣陶自己也曾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从1923年春进商务印书馆算起,直至1988年春逝世,叶圣陶在编辑出版这块土地上足足干了65年。在长长的编辑出版岁月中,叶圣陶满怀着对编辑出版事业的深挚热爱,编辑出版过《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等几十种刊物和  相似文献   

5.
10月20日,北大信息管理系和北大出版社为办好编辑出版专业,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邀请一批北京地区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领导、专家,举办“面向21世纪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座谈会”。除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教育培训中心的有关领导外,人民、中华、三联、大百科、科普、社科、团结、地图、语文、化工、北京等20多家出版社的老总和社长出席了会议,就我国编辑出版事业当前的热点问  相似文献   

6.
薛楚 《中国编辑》2006,(5):92-94
为了让目前正在高等学校学习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出版工作,增加编辑实践经验,做好为编辑出版事业服务的准备,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编辑学会从2005年11月开始,至2006年3月底举行了第五届“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活动,征文评选结果已于2006年7月15日揭晓。  相似文献   

7.
许兆来 《中国档案》2005,(11):12-13
构建和谐档案事业既是我国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所谓“和谐档案事业”就是档案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状态,并能与社会其他系统相适应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著名的讲话中就表示过,希望出版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作品。他认为这是一项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并指出:这项编辑出版工作,是“看来似乎平凡实则很艰苦的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  相似文献   

9.
有人担心“读图时代”会使“词语钝化”,会使人“放弃思考”,获得的知识会“不系统、不完整”,这是对“读图时代”的误解与过虑。提出编辑出版进入“读图时代”,只是指出图文书编辑制作的一种新趋势,并不是要冲淡文字书的编辑出版,更不是说要把一切书都编成图文书。图文书只是一种图书形式,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形式,只是图书百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10.
严文静 《青年记者》2005,(12):53-55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上,这一现象不断得到证明:无论是古代历史上每一次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时期,还是建国以后的和平时期,舆论传播总是空前活跃,激荡着历史洪流中的每一个人,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标语口号,是舆论传播中最为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读物的编辑出版,是我们长期贯彻的一条工作方针。面对社会上一度出现、至今犹存的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以及“精神产品向钱看”的作法,我们怎么办?是坚持、发扬“老传统”,还是迎合、盲从“新潮流”?我们认为,我们的党  相似文献   

12.
他并不是舞蹈表演家,也不是编导家、教育家、理论家。恰恰在以往人们不太注目的舞蹈编辑出版事业上,却深深地凝聚着他的身影。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舞蹈出版事业的拓荒者,是“乐为他人作嫁衣”的舞蹈编辑——顾也文。解放前,我国舞蹈的编辑出版事业,可说是一块荒芜的土地,出版的舞蹈书籍寥若晨星。自从新中国诞生的那年起,老顾就一心扑在舞蹈出版的“南泥湾”,勤恳地拓荒,默默地耕耘了三十七个春秋……。如今这个“南泥湾”,花果芬芳、千里飘香。就我所知,仅近年来从事专职和兼职的舞蹈编辑已经有了百余人的队伍,经老顾编辑出版的舞蹈理论、舞蹈辅导教材、优秀舞蹈作  相似文献   

13.
如何激活人才是一篇大章。集团组建以来,党委认真研究、精心做好这篇章,以调动各个层面人才的积极性,加快集团事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4.
“一本书主义”,如今难得有人提起;“一本书运动”则是本人的杜撰,拿来和各位编辑出版同人讨论。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此相联系,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他一生的呐喊和搏击,都与编辑出版工作紧密相联。几十年间,他常为此“弄得终日忙碌”,“费去生命不少”,直到他逝世前一天,还在关注着几种书刊的编辑出版。据粗略统计,鲁迅在从事文艺活动的三十多年中,编辑和参与编辑的各种书籍(除他自己的著译及辑录整理的大量古籍不计之外)就有76种,丛书11种,自费印行13种,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编校合一”万莲子时下有“编校合一”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种时弊的流行说法(见李频《校对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新闻出版报)1995.11.20)。我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经过当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实践摸索,倒不以为“编校合一”是什么时弊...  相似文献   

17.
阿龙 《中国广播》2004,(2):34-35
现代社会人的心态普遍浮躁,什么事都讲究“速成”。从“一见钟情”到“一夜风流”;从“一笔投资”到“一夜暴富”;从“一人相助”到”一步登天”;不论是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还是积累个人的财富,再到事业发达的官运仕途,都显示出急于求成的明确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亲近林辰     
林辰先生不但参与了十卷本和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而且是其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他把自己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和时光,都奉献给了关系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百年大计的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9.
《八大山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由江西美术出版社于2000年底出版以来,在国内外美术史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时隔一年后,这部举全社之力、甚至是海内外美术界之力的《全集》获得了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在八大山人诞辰380周年之际,回想编辑出版《全集》的经历,感慨良多。我们因为能够参与编辑出版这样一部集“天地之大美”,显“奇迹”、“天才”、“独化”之本色的《全集》而感到特别荣幸。  相似文献   

20.
韦泱 《出版史料》2007,(2):76-91
引子 生于1920年,从十八岁便开始尝试做编辑的滋味,在以后七十余年(1938~2007年)的岁月中,始终以编辑出版为自己一生所专注的事业。他就是年逾八十七岁高龄的丁景唐先生。如今在上海石库门“慎成里”旧居,他依然与书为伴,以书会友,为书事、为文事而操心忙碌着,依然在书堆中“皓首穷经”,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