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古辞是一首乐府相和曲,其辞云: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历来对于此诗有各种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通过写景状物歌泳嬉游乐趣的诗。如:郭茂信《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独处”时的“心理独白”,或者说是朱自清先生刻意营造的一个“梦”。文中作者所“梦”到的地方在哪里呢?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身处北京清华园的朱自清先生到底惦记着江南的什么呢?我们来看作品的描写“: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句子。显然,弄清楚“采莲的事情”所包含的意蕴是解开作者江南情结的关键。朱…  相似文献   

3.
在璀璨夺目的唐代诗歌佳作中,有两首采莲曲特别耀眼:王昌龄和白居易的《采莲曲》。它们同为“采莲曲“,但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一位采莲的少女,她们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美丽动人,但因二人性情的不同,各诗也就写法不同,格调有别。王昌龄诗中的采莲女在性格上表现为美丽、快乐,充满青春活力。盛唐诗人辈出,乐府唱词也主要用绝句。而王昌龄对  相似文献   

4.
翻读我国的古典诗歌,那一个个朴拙巧俏、意趣盎然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驰鹜翔园林”、“贪华风雨中”的左思娇女(西晋·左思《娇女诗》);“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的江南少女(南朝民歌《西洲曲》);骑着牛儿唱着《竹枝》,“不愁日暮还家错”的川东巴女(唐·于鹄《巴女谣》);“见人初解语呕呕,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作文课时,有幸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举办的“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这一活动,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给予介绍。一、歌曲激趣,创设情境1.播放歌曲《采莲曲》,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引导:听到这优美、动听的歌声,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你来谈一谈。甲生:通过欣赏《采莲曲》,我想到了江南采莲女,坐在一叶小船上,“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情景。乙生:听到了这首歌,我想到了“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3.引出课题: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篇末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用时有笔下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当代的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等许多书中所选的《西洲曲》此句也都是“莲子青如水”。②“莲子青如水”是颜色的比喻。说莲子“清”就不好解释。整首《西洲曲》从春天梅…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原文中引用了《采莲赋》片断之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塘月色》引用这四句诗的真意何在?朱自清用它表现的情绪是喜悦还是哀愁?有关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有关资料”。如,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10.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们对其传神的语言、浓郁的诗意和优美的境界赞叹不已,对作者篇末所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也是耳熟能诵。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文有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1)从出处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12.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南北朝时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等,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都写过这类诗歌。下面我们撷取几首赏析。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主要写采莲姑娘的美丽容貌。亭亭玉立的碧绿荷叶和妙龄少女的绿色罗裙融为一体,娇嫩的荷花映衬着少女美丽的脸庞。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和谐的图画。这里写采莲少女的衣着容貌,色彩鲜艳而不俗气,洋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莲是风靡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南朝中,文人拟作《采莲曲》大量出现,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南朝《采莲曲》最终沦为宫体诗,经过王勃、贺知章、李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发展,采莲歌曲恢复民间本色,焕发生机,具有丰富的内涵。采莲也从相对单纯的发展成为具有多重象征的母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南》古辞的全面考察,文章认为它在“原生态”的状况下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同时又是爱情的隐语和谑辞,而叠唱与相和是其最基本的歌唱方式。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乐府文学中《采莲》诸曲和在文坛上竞相绽放的“莲花文学”的鼻祖,而且还是孕育诸多“《江南》体”诗歌的母体,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有人说南朝文学中有两个“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是构成“永明体”声律特点的“八病”说,另一个便是本文要讨论的乐府民歌《西洲曲》.  相似文献   

16.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据《宋书·乐志》,《短歌行》为“汉旧歌”,但在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以本诗为早,古辞可能已佚。在《乐府诗集》中,本诗属《相和歌·平调曲》,并有《长歌行》与之相对。晋人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生寿命,长短定分,不可妄求也。”《乐府解题》则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等,指出《长歌》、《短歌》的区别在于“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现多从后说。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们不仅对其传神的语言、浓郁的诗意和优美的境界赞叹不已,对作者篇末所引《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也是耳熟能诵。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文有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汉乐府《江南》伊始,以采莲为主题的诗词从未间断。到了唐宋时代,采莲诗词伴随着唐诗宋词的繁荣,其成就达到了至高点。文章以唐宋采莲诗为范本,浅述江南采莲特有的习俗,以及采莲诗中反映出来的采莲情结和江南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片断】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似乎很早就有 ,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她们是荡着小船 ,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 ,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缓女 ,荡舟心许 ;首徐回 ,兼传羽杯 ;棹将移而藻挂 ,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 ,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 ,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 ,莲花…  相似文献   

20.
初次听朱湘的《采莲曲》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电视节目还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因此,收听广播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就是我比较喜欢的节目。这让我与《采莲曲》不期而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