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型在线课程模式,"慕课"毫无疑问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学生的视角,从当今社会大学生学习现状入手,探究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原因。从传统大学学习反观"慕课"学习,从而得出"慕课"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源于芬兰的"整体化学习"思想超越了"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强调学习目标引领和整体意义感悟对于学习的重要价值,注重学习意义感悟引领下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以"整体化学习"思想为指导,清晰界定大学生职业实践概念,系统分析大学生职业实践内涵,明晰大学生职业实践意义,探讨大学生职业实践强化策略,对于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学习",强调了大学生"学会学习"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的需要,是大学生毕业后社会定位的需要.指出了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得基于网络展开的学习越来越多,网络自主学习这一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采纳。探讨了"自主学习"与"混合学习"的概念与范畴;针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最后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习压力较小的学生也会出现类似"学习倦怠"的表现。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显示行为不当因子不适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现象,而更适用于测量"学习颓废",其所诊断出来的"倦怠者"群体中杂糅了包括倦怠者和颓废者在内的两种或多种个体,因此提出引入"学习颓废"概念,作为大学生学习不良心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以准确描述大学生的学习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一代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比例的不断增加,其学习特征已受到关注且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调查,以学习投入和学习诊断两个维度作为抓手,对地方工科高校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数据显示,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各具优势。第一代大学生"阅读指定教材或参考书"以及"周均课外学习时间"等常规学习方面优于非第一代大学生,但在"挑战对问题的已有看法"、"从不同视角综合考虑问题"等高阶学习方面得分较低。建议提升第一代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密切关注第一代大学生生师互动的需求,从而灵活引导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化高等教育的创新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结合教学实践,精心设计第一堂课,以"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变"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延伸教材内容,以"深"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增进师生情谊,以"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环境存在一定问题,而绿色网络学习环境为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绿色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绿色网络学习环境"应对其概念及组成要素做出理论界定,研究其构建的原则和模型,弥补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环境出现的问题,促进有意义网络学习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大学生学习观"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主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大学生学习观是学生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体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它是随着学生的教育经历而日渐发展和成熟的。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推进三个阶段。"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中包括学习方式、兴趣、动机、心理、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等研究主题,其研究应体现大学生学习观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造就了沉闷的课堂气氛,扼杀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自主-引导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调整学习策略,获得学业上的最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经研究,笔者发现国内大学并未设置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的教学机制,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及合作性不高,无法满足其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本研究通过收集有关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与合作性的文献,提出"学习三性"的概念。大学生"学习三性"是大学生学习现状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体现,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而持有的价值观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学习方式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已有的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狭窄"、"实证研究主导"和"理论与实践分离"等弊端,难以满足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本世纪以来,行动学习研究逐步获得了研究和优化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论适切性,其深入开展既有利于建构"机体主义"专业发展理念,又有助于塑造"自主变革"的专业发展方式,还能为网络化专业发展生态的形成提供助益。确立"机体主义"研究理念,创生多主体协作型研究方式,建构学习方式的扎根理论构成未来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它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贫困大学生是指经济、身心的"双困生".文章对学习力的含义和本质进行简述,然后在分析当代贫困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关于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力"等相关问题的措施:建立完善的高校机制为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和帮助提供保障;把"快乐学习"的理念渗透到平时学习当中;坚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是近年来高校热点问题之一,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本文作者通过对湖北省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90后"大学生在学习倦怠问题上的现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帮忙"90后"大学生度过学习倦怠期,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学习者很容易迷失其中。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思维起源于疑难"为逻辑起点构建了"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大学生学习模式":即"问题—搜索—阅读—交流—写作"大学生网络化学习模式,以将碎片化信息加以整合并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增强大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首先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4个方面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意愿的分析框架;接着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江夏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回收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处于中上水平,但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对于具体的学习目标依然不够清晰与明确;同时,各类影响因素中的"每月学习费用支出"、"所学专业"、"行为态度"、"行为目标"、"一周自习时间长短"、"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社会兼职的参与程度"等变量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双语教学中,"90后"大学生由于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家庭环境,学习观念上还存在误区,也缺乏人生指导和生涯规划,而且双语教学也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大学生双语学习困难。从情感因素出发克服"90后"大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必须扭转"90后"大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同时,高校应重视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创新双语教材及课程,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就是赋予传统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学习方式的类型,促进大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优化学习方式的组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根据"在大学生中开展学习科学教育的研究"课题组对4所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结果,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重要保证,创新教学过程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产生和普及为"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笔者校园生活学习经历以及在微博发展初期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深入地分析阐述了微博对"90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较为细致地探讨了微博对"90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研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美国大学生学习调查问卷,开展了一系列中美大学生学习比较研究。本文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比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具体指标的差异,指出应从中美高等教育课程来理解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差异;比较中美高等教育课程的差异,发现中美教育课程的差异是中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差异深层次原因。中国高等教育课程需要整体的、系统的改革,中国大学生学习研究测量工具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