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忽然最小的一个掉进了大水缸里,眼看就要淹死,群童被吓跑了,只有一个孩子沉着地用一块大石头将水缸打破,才救出了孩子,打缸的孩子就是司马光。这个赞颂司马光聪明的故事,不仅上了正史,还被民间传为佳话。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好学,以致后来很有成就。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是北宋大臣,有名的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历史编辑,他主编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参加编辑的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光还编了《稽古录》、著有《涑水纪闻》、《司马文正公集》等。他于仁宗宝元初(1038)十八岁时中进士,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馆阁校勘,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神宗时为翰林学士。王安石当政后熙宁三年(1070)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隐洛阳。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左宰相)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过了几个月便死了,时年六十七岁,追温国公,谥文正。宋神宗、哲宗时,统治阶级内部曾发生一场持久的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一方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一方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变法的保守派。司马光竭力反对变法,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十分仇视新法,元祐元年(1086)他在病危中还坚持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进士出身。起初,司马光作战国至秦二世的八卷《通志》,进于英宗。宋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认为他所编之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亲自写了序文,赐名为《资治通鉴》。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之职,接着又自请为西京御史台闲官,将崇文院所设《资治通鉴》之局,迁到洛阳家中,全力以赴地进行编撰工作,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编辑“编辑”这个词有三个相关而不同的意义。第一,表示一种工作,一种职业行为,如“编辑工作”,“编辑计划”。第二,表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如“他是当编辑的”,“她是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编辑”。第三,表示一种职衔,指某一级的编辑人员。(目前,我国的编辑人员分四级: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本文除特别注明的之外,一般用的是第二个意义,即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简化一点就是“编辑人员”,再简化一点就成为“编辑”了。  相似文献   

4.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北五里的古魏国遗址内,北为中条山岭,南临黄河古道。 我因读过一些道教全真教的历史,知道有个永乐宫,对之十分向往,只是没得机会去山西。1986年9月,为纪念司马光逝世900年,在山西夏县司马光家乡开会,就近参观了永乐宫,才得如愿以偿。 从夏县出发,翻过中条山,盘山越岭,曲折迂回,来到渴望已久的永乐宫。这天下着小雨,参观的人不多,得以仔细地把各殿走遍看遍,饱览了这里的宏伟建筑,精彩壁画,真有留连忘返之感。最后我还应邀在重阳宫月台上为这里的工作人员讲了全真教事迹,才依依不舍地与他们握手告别。 一、从吕祖祠到永乐宫 永乐宫原址在芮城西四十里的永乐镇。永乐镇在唐朝属河中府永乐县,宫以此被称为永乐宫。 永乐镇,相传是唐朝道士吕嵓(洞宾、纯阳,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故乡,有人说他生在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晚年才考中  相似文献   

5.
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规模宏伟、成就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全书三百多万字、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通鉴》的编纂,堪称编辑史上的一个创举.司马光及其助手们为编纂这本历史巨著,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6.
第二讲期刊编辑(上) 一、关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期刊编辑自始至终需要进行的工作。不仅在办刊之前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就是在期刊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这时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搞好编辑工作,出好刊物。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出版方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而我们的这种服务,是通过出好刊来实现的。要想办好刊  相似文献   

7.
第三讲编后活动(上) 一、关于刊物的宣传和广告一期刊物稿件送工厂发排,编辑工作告一段落,但整个编辑工作并没有结束。期刊的编辑工作是一期接一期,只要刊物没有停刊,编辑工作就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是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做为期刊编辑,永远是紧紧张张,没完没了,永远轻松不得。若没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是难以持之以恒,难以长久干下去的。期刊稿件发排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极其重要的是对刊物的宣传和广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编辑学会的年刊《中国编辑研究(1997)》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该学会继创刊号(1996)之后的第2本年刊。这本年刊收入论文67篇,并附有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和第二届理事会名录及1996年学会活动纪事。1996年我国编辑研究颇为活跃,无论在结合出版业体制转轨(向出版产业转  相似文献   

9.
“举撮机要”是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时的编辑思想。《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约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起战国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的最后一朝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包括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建国后,国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理论纲要(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6年以来,中国编辑学会一直积极推动编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1997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全国编辑学理论座谈会上,出版界和教育界的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框架,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若干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会后阙道隆同志写了《(编辑学理论纲要)构想》一文,刊发于《出版科学》1999年第l期。2000年初,中国编辑学会又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对普通编辑学的建立和编辑学理论框架进行了讨论。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阙道隆同志认真采纳各方面的建议,研究多种媒体编辑活动的共性,对《构想》进行修改补充,写戍此文。全文根据近二十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精练简要地论述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学科地位、学科体系,‘以及编辑理论的内容和框架,阐明了编辑活动、编辑规律、编辑价值等基本范畴,探讨了编辑与读者、作者、传媒及社会的关系,是迄今为止对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较为全面系统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1.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12.
二十、论文集的版权属谁? 一部论文集由若干篇文章汇编而成,每篇文章的著作权(版权)仍归作者所有,在汇编之前,编辑者应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出版社或它所委托作编选工作的编辑,拥有此书的出书权和编辑权,但编辑不能专有这些文章的版权,就是说,别的编辑也可以出不同的选集。二十一、有个编辑部(不是出版社)承担了一本书的全部编译工作,编辑部成员已有薪金或还有奖金。书的印刷和出版则交给一个出版社负责,请问这本书版权属于谁? 出书权属于那个出版社,版权属于那个编辑部。出版社要给这个编辑部报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张安塞同志现任山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书海出版社总编辑和本刊主编。这是去年夏季他在青岛一个全国性的期刊编辑业务讲习班上的授课内容。发表前,作者对原讲稿做了适当的修订补充。讲稿包括:总论;第一讲编前准备;第二讲期刊编辑;第三讲编后活动。我们拟从本期开始,于年内6期连续刊出。  相似文献   

14.
许慎(约58—约147年) 文字是探讨和交流学术的基础,做学问须从掌握文字开始。清代学者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东汉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若要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史哲等学问,就必须研读《说文解字》。从编辑史的角度看,它是我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世编辑字典词典奠立了始基,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编辑学研究异军突起,激起了出版界许多同志的热情。探索编辑工作规律的文章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也有出版,其中,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编辑工作二十讲》是值得注意的一本。《编辑工作二十讲》对编辑出版工作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也对某些问  相似文献   

16.
报纸编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审美角度来看,将报纸编辑工作视为新闻审美与创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来研究,至今还未引起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为倡导建立报纸编辑美学,促进依据美学原理进行报纸编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点作一些探讨。 一、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动因 何为报纸编辑美学?笔者认为,报纸编辑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把握报纸编辑的整体活动美,以构成报纸编辑主体与客体(包括读者、作者及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一致。报纸编辑美学由长期的报纸编辑实践及读者的检验应运而生,具有客观规律性。 1、报纸编辑工作本身创造了编辑美。报纸所刊内容是人类现实的反映,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从新闻实践来看,作者的审美角度是用事实的真与善来判断对象是否有采写价值。而从读者方面讲,则不仅要求真与善的信息,还希望作品生动活泼,读报时有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愉悦。这二者统一于报纸编辑的审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审稿是编辑工作关键的一环。审读报告是编辑人员学识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的体现。结合本期编辑工作基础知识讲座中的“审稿”一讲,读读《<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审稿意见》,既可以使我们更切实地认识编辑的劳动,又可以使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一本著作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清同治六年九月二十八(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翰林院庶常馆散馆,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是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主编陈去病。我国改良派狄楚青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时报》,首创分版编辑,掺用大小字排印“时评”。我国第一家通讯社——中兴通讯社,1904年在广州创办。美商经营的天津美烟公司1906年出版的《北清烟报》(月刊),是我国最早的企业报。我国最早在国外创办的通讯社,是1908年李盛(钅圣)、王慕陶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  相似文献   

20.
鳞爪录(五)     
“公允”与“个性”一般地讲,著作者都希望编辑在取舍稿件时要公允。而作为编辑工作者来说,衡定稿件时能否真正做到“以质取书稿”、“以质取文章”,又确实是其职业道德高下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