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感不再囿于修辞手法,实现向隐喻认知的转向.通感认知的哲学基础为新经验主义,它与传统经验主义的主客体二元对立不同,主张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强调基于身体体验的隐喻认知.作为通感认知现实基础的身体体验包括神经系统体验和现象学体验,通感是基于神经系统体验的现象学体验.隐喻加工机制是基于感官域相似性在同一感官意象图式的隐喻映射,...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通感",就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沟通交融。艺术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艺术思维上的一种幻觉,是人们借助艺术联想而产生的不同感官在心理上的彼此作用和相互沟通。艺术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在各种艺术符号的流动中,从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它是不同感觉的相通与挪借,是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运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3.
通感是人们在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感官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幻觉和错觉。这种幻觉和错觉有助于表达人们对事物的直感和体验。在小学高年段进行通感教学的策略有:自主聚焦,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通感;细思细品,启发学生体会感觉的挪移;深度体悟,带领学生享受贯通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联觉是人脑天生的一项特殊功能,它主要发生在生理层,主要是生理学或脑科学研究的对象;移觉主要是指人的实时心理出现的跨感官刺激——反应现象。它是人类后天社会心理的感觉自发行为,主要发生在心理层,属于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通感是人类言语行为的自觉建构,它主要发生在语言层。通感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生理联觉、心理移觉和语言通感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通感与比喻的兼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与比喻的兼用有着较高的美学描绘功能,它同时具备通感和比喻两种辞格的结构特点,构成它的心理基础是联觉和联想,它的语言形式主要有单句形式、复句形式、句群形式等。  相似文献   

6.
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工具,它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分析通感隐喻如何体现出系统功能思想,同时试图从语言最根本的生成处揭示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是如何重塑人类经验并成为意义产生的源泉即意义潜势的。本文认为,通感在概念功能、意义进化论、系统思想三个方面体现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尤其是在语法层面表现出重塑人类经验、反映语言的社会建构性。该文的分析尝试从通感的认知动因和形成机制两方面拓宽通感研究的理论视角,希望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也是一种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通感例谈     
一、通感的涵义及其存在基础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它的存在有它的心理基础,作家通过描写外界景物来抒发情感,似乎是景物决定了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并非如此,外景的作用是由主观心理限制的。比如同样是菊花,陶潜见之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8.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现象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映射,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认知机制与隐喻相同。  相似文献   

9.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现象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映射,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认知机制与隐喻相同。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理解艺术通感就必须考察它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因素与结构。通过对大脑皮层的整体活动的互联性、审美活动的整体性的探讨,并结合心理学的大脑皮质级区的分析,以及知觉的整体性特征,说明人类感官的先天关联性是艺术通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过去研究者主要从修辞学、美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现今随着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对通感现象的认识,也有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通感这一艺术方式的表达功能进行探讨:运用通感,在语言的无能区,可抒难写之情;可恢复语言的原初形态;可以刺激读者的感受,引发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12.
先秦通感分为早期形态和完整形态。本文从认知语义角度抽象出通感的认知要素、语义框架,并列出其母体结构式。相对于母体结构式而言,先秦完整形态的通感变式居多。考察认为先秦对通感心理的认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而这种对感官联通正谬交叉的认知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通感的完整形态为何初现在文人作品中,并且与早期形态相比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新兴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对心理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出发,即从积极的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感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4):116-118
标志设计是由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用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的视觉传达符号.通过分析通感在点状标志、线状标志、标志的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运用,揭示出将通感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激活受众的各路感觉神经;可以使受众与标志设计作品间建立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认知神经心理学家利用神经成像技术对联觉进行了大脑激活情况研究,通过以颜色联觉为主的研究成果的对比与分析,发现联觉伴随体验的大脑激活不局限于特定区域(比如V4或顶叶区域),而是涉及一个大脑区域网络(大脑的6个区域被激活),这个大脑区域网络与联觉的三个不同加工过程相关联。同时通过对造成大脑结构差异的遗传基因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找到的几个备选基因都是大脑中影响连接发展的基因,据此推测决定联觉的基因可能在大脑中影响连接发展的那些基因中(至少部分)找到。  相似文献   

16.
Most female students in college will experience the breakup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Romantic separation can negatively affect their emotional state,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l identity. Adler's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IP), with its focus on social interest and personal worldview, is a usefu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ssisting this popul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offer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how college counselors can use an IP approach to meet the unique needs of recently romantically separated college women.  相似文献   

17.
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威胁情形的反应,是个人内心独特的体验.本文探讨了心理压力的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应对途径和策略.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视觉与嗅觉、味觉、触觉、听觉感官相通的“一通多”视觉通感。这类将其他感官特征映射到视觉感官的隐喻性表达,是建于视觉的独特生理特征和源于过去经验的认知联想基础之上的。视觉通感的认知构建,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感官域间的相似性心理联想;二是其相似性的认知突显。  相似文献   

19.
为主题计,文学如何描写“性”,化“性丑”为“性美”,减少“性丑”对读者的消极影响,这一直是艺术家们十分关注而至今尚未觅到良策加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作者应采用反常化比喻、通感手法、重心理轻感官和美感化语言等去描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