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土地承包权是法律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种民事权利能力,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依承包合同生效而取得的一项具体民事权利。农民土地承包权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仅具有不同法律属性,而且各自具有独特之法律特征,其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土地承包权是取得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前提。理清农民土地承包权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有利于真正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以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及其缺陷为切入口,分析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国家需求和社会需求,阐释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前置条件,构建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既有国家层面的需求,也有社会层面的需求,不同需求主体的行为目标不同;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有一定的前置条件,包括较好的非农就业机会、较高且稳定的非农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托底。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主要包括退地的基本原则、退地的关键环节、退地的保障机制和退地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土地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实行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两权分置"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的变革。目前国家进一步落实土地确权,并且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以放活土地经营,保障农民利益。政策先行,而我国的法律还没有跟上"三权分置"的脚步,相关法律的完善势在必行。关于土地退出首先要明确保护农民的原则,要保证农民能自愿、有偿地退出土地;同时对承包权的内涵加以扩大有利于平衡其与经营权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土地退出;另外构建官方的网络平台,有效进行信息沟通、价格监管、申诉处理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农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最主要的是提高认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公正司法,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16-119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财产属性有机契合。在学术理论界,将土地承包权界定为"成员权"和"物权"、将土地经营权界定为"债权"和"物权"的观点不一,正确界定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属性是进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价值取向和功能目标为标准将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均定性为用益物权,才会更好地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集体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过程就是农民个体权利体系不断丰富的过程.农民个体权利的丰富,不断创新着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单一,农民主体身份缺失,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缺乏农民个体权利的支持而失去持续的基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集体经济分散经营的活力;以土地确权和流转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产权改革,实现了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通过数量上的量化和形式上的固化实现了权利的流转,激发了农民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地制度演变的绩效评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地制度演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个人化程度高,产权明晰的土地制度是有效率的。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并使其资本化,物权化,法律化,突出产权结构中土地承包权的核心地位,已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地细碎化和初始资金约束是制约当前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首先总结了不同土地产权制度下的土地流转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土地权能及其配置情况,提出了有利于解决土地细碎化和初始资金约束问题的、政府信用背书的土地流转信托假说,并运用福建S县土地流转信托的案例对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在现有土地产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这三种权能分离的情形下,政府信用背书的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可以实现土地权能的合理配置,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土地流失问题、增强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企业的专有性初始投资以缓解初始资金约束问题。这就使得土地的集中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成为可能,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关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规定存在含糊不清,法律口径不一的问题;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的土地产权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土地承包权不稳定,集体提留随意变动,土地流转不规范等;这些问题既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又影响了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摆在农村经济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难点。按照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土地权属关系和土地经济主体利益结构的分析范式,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发现其内在原因主要是土地权属关系不完整和土地产权边界模糊。在试点实践中还存在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不明确、调节金征收比例差距较大、集体提留收益用途不明晰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设计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管,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对试验基地的低丘马尾松林区庭园植树的经济收入建立了预测模型,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有关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在低丘陵地区庭园植树比山地造林有着较高的收益,是提高低丘马尾松林生产力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流转是否能够持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以安徽省相关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安徽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分阶段确定收益分配方案,规范政府行为,以税收的方式进行收益调节,最终实现对流转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新土地管理法的缺失对土地市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充分肯定新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市场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新法实施过程中由于自身缺失使土地市场日益显现的弊端和不足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并从土地产权、土地供应、土地收益等方面,就土地管理法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明确土地产权,促进市场发展;加强土地市场监控,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规范土地出让行为;严格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杜绝行政划拨地非法入市;健全土地收益制度,实行动态地价管理;创新土地储备融资方式,规范土地收储环节,合理调控城市地价水平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农村土地退出机制促使务工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把大量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务工农民是转化为市民的首要社会群体,虽然他们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他们有的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但仍然不愿退出农地。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农地退出机制。因此,建立农地退出机制,必将促使务工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加快城市化进程,促使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说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收入”才是“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冲破传统土地“命根子”说的束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大量征用将不可避免。但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一旦被征用后,农民就面临着如何继续维持生活的问题,因此,征用土地必须给予合理补偿。但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革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信托被引入农村土地流转,从而产生了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这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带动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政策法律障碍、农民收入难以保障、配套措施缺失等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发展缓慢。在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基础上,修改与完善相关立法、理顺信托各方法律关系、建立配套制度与机制以及加强监管,可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是土地量化入股统一流转制,根据作者2009年8月对成都平原6个县(市、区)及其12个镇、24个村共265户农户进行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成都市三个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Ⅰ区、Ⅱ区和Ⅲ区的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制意愿受到农户家庭特征、经济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影响最显著的是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目前耕种土地总面积、年人均总收入,以及村人均纯收入四个方面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