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人生境界。所谓人生境界是指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程度和情操水平,是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人生境界是人生意义的表现形式,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生境界是人生历程的动力源泉;人生境界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坚实基础。近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人生的境界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1895—1990),字芝生,是中国现代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中国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略分析各种人生境界说,认为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人生主体与自然、社会及作为客体的人生等客体世界的和谐统一.这个境界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自由境界.自由境界与真善美是相通的.因此,自由与真善美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结合冯友兰大师“人生境界说”对教育与人生境界的问题展开初步探讨,重点阐述了人生境界与教育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从四个方面概述了“人生境界说”对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不仅为了识字、读书、能够写信、表达思想感情。我们还应该明白事理,了解古今文化传承,接受中外思想和智慧的洗礼。所以,语文有两个特征: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和传承思想、智慧与文明的人文性。那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8.
张世英先生在《哲学导论》等作中,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可概括为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问题,认为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审美观、伦理观、历史观等方面阐明了这个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指出哲学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本对此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9.
田家炳。一个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家喻户晓的名字。与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它是奋斗的象征、实业的象征、慈善的象征、公益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通过对人生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将人生境界列为十种,包括纵向之人人皆必经历的四种,横向的并非人人皆必经历但人可选择的五种,以及由纵向过渡到横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学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它没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它得以建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由此出发,它的理论建构的很多方面都是虚弱的。每当生命美学理论需要为自己的立场作有力辩解时,他们都诉诸于海德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当代之生死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生是生命和生活两大部分有机的统一体。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内核是生命哲学 ,它既是儒学的核心 ,更是道家、佛教的主要论题。但是 ,仅仅关注于生命问题 ,乃至把生命视为人生的一切 ,必然走向对人之生活问题的忽视 ,甚至贬仰。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的运作充分地突显人的个我性 ,人们走向专注感性的生活而不思考生命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现代人生困惑及社会问题。所以 ,应该在充分吸取传统人生哲学资源的基础上 ,发展出把人生问题与死亡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之生死哲学 ,使现代人既重视生活问题亦关心生命问题 ,在生、爱、死的各方面皆趋向一个最佳的状态 ,以获得更好的“生”与“死”之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从当代哲学的视角来反思,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理论贡献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人为最灵"、"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人禽相分"、"人之为人"的社会人性论,"良贵'"能群"、"贵己""齐物"的人生价值论,"仁智""兼爱"、"兼士""至人"的人生理想论,"为仁由己"、"克己""去欲"的修养功夫论,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人生哲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4.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石埭人周太谷创办,曾活跃于山东、江苏一带,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创始人周太谷及各代传人在前人基础上对格物致知进行了阐发,自知生、养生、全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本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位特色,丰富了传统格物致知说的内涵。太谷学派格物致知说,不仅在内涵上使传统的格物致知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在理论上也使传统的格物致知说提到了生命哲学的更高层次。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庄子以普通人的心态感受和体验现实人生,非以哲学家或拯救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俯瞰现实世界。庄子的生命思想没有仅仅停留在杨朱般的对个体生命的保全和享乐上,而是放置于宇宙的背景下进一层地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越。庄子在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所感受到的生命痛苦的程度决定了他思想的深度。庄子的生命意识是对儒家生命观的一种救治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生与死可以说是每个人所必然面对的事情,那么,以逍遥自在著称的庄子是怎么看待生死的呢?文章从对庄子"道"的理解出发,阐述了人应当安时顺命。然后通过对庄子所表达的生死复通为一的说明,指出庄子已经超越了所谓的生死。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就如文章开始处"鼓盆而歌"的缘起一样,在安命与"道"之中,追寻永恒的快乐和自由。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彰显。一是揭示日常生活结构性变迁的内在必然,为日常生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提供精神支撑和理性导向:二是揭开哲学与生活的原初性关联.为研究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价值立场、终极关怀与现实精神开出新的视角;三是为哲学走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新的视角和现实途径:四是为反思、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与出路提供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论语》并非仅仅具有道德修养的意义,而是一部具有终极关怀性质的生命学著作。本文从生命观的角度,概括出《论语》“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和贯穿其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并分析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审美活动的一种重要心态,中国古人高度重视此种心态,因为审美活动离不开主体心灵的自由。“自由”心态具有超越权贵礼法、功名利欲、法度规矩等特点,对艺术家的审美体验、艺术想象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审美创造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