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苏悦娟 《大众科技》2017,19(12):108-110
文章概述了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示范区建设情况,分析了广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特色、特点及成效,针对在推行生态原产地品牌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策略,建议政府应强化政策扶持、设立省级专项奖励资金、强化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产业以其生产周期短、市场效益好和生态循环等优点,成为各地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我国云贵食用菌产业扶贫中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发展规划与技术支撑、区域品牌有待提升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改革为契机,重点推进服务项目——典型区域特色生物产业与民生改善,示范推广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助推服务云贵山区精准扶贫;培育名贵菌根型食用菌,创新示范植被恢复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食用菌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呈现扩张趋势,地理标志、生态标签等知识产权的新形态逐步发展,在农业、食品等行业领域成为体现产品独特品质的竞争工具,知识产权的这一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但地理标志、生态标签在我国起步晚,整体发展明显滞后;为顺应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亟待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考虑到我国区域差异大,采用区域面板数据,构建地理标志与生态标签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理标志与生态标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互为格兰杰原因,有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进程中,利用地理标志与生态标签的相互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构建系统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文章梳理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多年来在广西环江县扶贫工作过程中历经的3个阶段,总结了环江县不同阶段"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成效及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形势下该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科技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产品的原产地特征、特性是原产地品牌的灵魂,是提高原产地产品知名度、认可度的基础,文章深入分析德保脐橙感官特征、理化性等品质特色,以及历史渊源、知名度、德保脐橙品质与产地的关系,认为品质性状与德保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土环境条件等原产地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对德保脐橙地域关联性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德保脐橙地理标志与生态原产地保护的原产地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明晰知识产权系统的生态特征基础上,从生态视角提出全球视域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进而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生态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生态化两个方面提出生态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最后明确了知识产权生态化保护策略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里,济源强调要继续通过构筑生态保护体系,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继续要加强生态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具有济源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等为指导,推进新型智库参与贵州精准扶贫工作。分析贵州省新型智库精准扶贫机制建设背景、机遇和面临的种种困境,为构建具有贵州特色且较大影响力的新型智库精准扶贫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源区定位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但多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处理其协调发展及其落后问题是政府和学术界长期关注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昆明市水源保护区在探索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有着丰富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临的困惑同样存在.在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形势下,从分层次与分阶段两个维度对昆明市水源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科技减贫和产业脱贫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郁 《科技风》2015,(7):182-183
文章分析总结了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中业已发挥生态文化的多种作用,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是生态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引领者,是把自然与人结合得极其紧密的可视窗口。本文结合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探讨森林公园在生态文化中的作用,提出在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的同时提出如何突出生态文化品味、加大生态文化投入、树立生态文化榜样意识、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加大生态文化队伍人才培养及培育特色生态文化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中国生态供需平衡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供需平衡是生态文明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生态足迹因其所具有的社会-生态属性和宏观可度量性,成为生态供给与生态需求平衡关系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足迹账户,优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评价了1995—2015年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研究发现:①中国生态足迹2000年以后增长快速,最终形成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化”的空间格局;生态承载力呈“局部调整,总体稳定”动态特征;②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于2005年前后发生质的变化,即由生态盈余转入“生态超载”状态。2015年,中国对自然环境的“占用”需要1.39个中国才能满足现有的生态需求;③东部地区生态超载状况远大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基础较差,生态足迹的增长引起了西部地区生态超载加速。其中,宁夏、新疆生态超载严重,且生态足迹呈中高速增长,应引起重视;④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的控制是改善地区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的关键内容。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供应链管理的生态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考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154-156,159
先论述了生态供应链中各伙伴企业建设生态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对生态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伙伴企业创建生态企业文化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杜立民  王如琦  肖赵华 《资源科学》2021,43(10):1961-1975
面对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建设及绿色发展新需求,生态创新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研究了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生态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最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了异质性收入水平下,生态创新与生态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创新通过提升绿色技术扩散,而非绿色技术进步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②生态创新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规律。本文建议应从提升生态技术创新能力、防止“一刀切”政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态创新一体化,从而助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从5个方面对生态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Diana Barnes 《Metascience》2010,19(2):255-257
  相似文献   

16.
浅析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城市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域市可挎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特征,针对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热带雨林被称之为"绿色沙漠",原因就是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致使植被生长旺盛,其土地养分基本上都存储在植物体内,而土地本身则非常贫瘠,所以一旦雨林植被遭受破坏其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同样也是高温多雨并且土壤肥力较差,所以两者生态退化的机制有一定的可比性。文章主要从养分迁移角度,结合了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讨了本区生态退化的机制,并提出合理利用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China's Modernization Report 2007 was released at a workshop held on 27 January in Beijing. Chaired by Prof. GUO Chuanjie, member of the CPC Leading Group at CAS, the meeting was attended by high-ranking officials and prestigious scholars including CAS President LU Yongxiang and CAS Vice President LI Jiayang.  相似文献   

19.
贾鹏敏 《大众科技》2016,(10):107-109
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问题却始终贯穿在邓小平的讲话中。邓小平很早就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付出污染环境的惨痛代价,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处理好经济、生态环境、人口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明确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而总结其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理论发展,邓小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今后环境生态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爽 《大众科技》2013,(7):188-190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典巨著中生态观的回顾,介绍了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