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作为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有的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法律基础课开设后并未实现其既定目标.因此,应当重视对法律基础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践行,并将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改革,以切实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惠丽敏 《大众科技》2006,(6):138-138
"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的知名节目,若将其移植到法律课堂上来,可使"传道士"的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陈梅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2):140-142
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与要求,除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需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双师型"法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探讨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加强法学"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建议,优化"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高职《法律基础》课程的任务主要在于法治理念的培养、法律信念的确信以及法治的精神和物质领悟。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来看,我国的《法律基础》课程难以完成此项任务。所以,法制教育应该紧扣新课程方案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以法治理念教育及法的信仰培养为主线,以具体法律制度与知识讲授为支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由于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于"两课"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们应当对新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尊重、宽容、提醒为原则,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让家长、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学生找到快乐和自信。大多数中职生是老师及家长眼中的"双差生",伴随他们的是家长的怒斥与老师的批评。其实,他们内心深处是脆弱与自卑的,他们更加需要得到赏识,赏识他们的点滴优良品德,赏识他们不曾显露的才华。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教学中总是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文言文背诵不准确、单词记不住,让他们多抄多写、数学题解答不出来,让他们对同一类型的题多练多做……尽管教师们呕心沥血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做到"熟",进而使其能生出"巧"来,可事实往往却是,不但没有生出"巧",反而更进一步导致了不"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脑科学研究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与学习带来全新的认识,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性决定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富有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一旦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便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兴趣与快乐是能够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问:现在社会上一种叫"私家侦探"的机构悄然兴起.听说这种行当生意还蛮红火.但这种私家侦探取得的调查材料在法律上有效力吗? 答:"私家侦探"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我国法律还没有来得及将其纳入规范的范围内,因此,"私家侦探"这个行业在目前还是处于失控阶段.从事"私家侦探"这个行业的人员也总是遮遮掩掩,这与他们这个工作的内容是分不开的.这种行业从事的多数是隐蔽的工作,窥探人们的隐私,比如侦查婚外情、包二奶等.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21世纪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开始普及。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一把尺,如何能让"法"律更有趣味并被学习者接受呢。案例教学就是一个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单纯地讲法律知识是枯燥的,要让学习者接受,首先就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其次是要把握住案例的准确性以及针对性,同时还应该侧重案例的思想性,最后就是要搞好案例的实效性,这样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才会起到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园 《科教文汇》2014,(35):52-53
“仁”与“爱”分别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哲学里的核心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二者一度被选择为文化契合点。从文化哲学层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既可以看到儒家之“仁”与基督教之“爱”在表层含义、理论结构等方面存在部分“相似”,也可以看到二者的本质差异。正视与理解这种差异.将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化建构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自孔子开始,便提出"由己"与"由人"的不同。孟子继承孔子"由己"与"由人"的区分,将人间之事作了"在我"和"在外"的两种理解,并进一步从天道与性命贯通的角度为此种区分和理解寻求形而上的依据。由此彰显出孟子对"天"和"命"的两种不同理解与区分:"天"有"义理之天"和"运命之天"的不同,而天所赋予于人者为"命",因此"命"就有"义命"和"时命"的区别。"义命"和"时命"的区别又决定了人间事物有"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的两种区分。  相似文献   

17.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威廉斯通过“文本”与“解码”的方法对传播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解码”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制约论,提出“媒介即文化”的传播技术本体论研究范式,通过“解码”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提出传播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其意义,同时将传播技术置于一种文化社会学的批判中加以解读,为现代传播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傅斯年先生(1896-1950)离开这个世界即将一甲子了。他不仅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大学者与大教育家,也是第一位为校务尽瘁而逝的大学校长。傅先生执教的时间不长,负责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校务也不到三年,却比很多人对"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