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针,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法治时代。由此,我们必须培养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就意味着理想法治状态的实现。从法律信仰的定义入手,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具体分析,剖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欣 《科技风》2015,(3):249
培养人民法治信仰的途径:1)从严治吏,尤其是地方小吏,是培养人民法治信仰的突破口。2)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的治本之策。3)创新普法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是培养人民法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植根于西方的法律文化土壤,在中国要论及法律信仰,必然也不能脱离中国的法律文化。伯尔曼的"法律信仰"在中国难以被创造。中国的"法律信仰"是结合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基础对于法律内在价值的追求,而不是把法律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超然的、神圣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笔者就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担忧,以及试图建立中国法律的宗教性信仰的努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依中国的现实不可能建立本已缺失的宗教性信仰,而中国法律信仰的建立有赖于基于人们功利性需要的“真理性信仰”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信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精神支柱,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就难以真正实现法治。在传统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法律信仰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痼疾,重新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人有选择信仰的自由,但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氛围和条件。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的社会氛围和条件包括物质条件、社会文化走向、党风社会风气、社会生活环境、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法律移植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先进法律的移植和法律的本土化改造会加快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但在移植法律过程中同时要注意有选择的吸收和根据我国国情适时改造,使之适应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的文化背景,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使法律移植最终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崔东宝  陈玉  王玉飞 《科教文汇》2014,(5):217-217,224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现在履行依法治国的关键工作所在,目前构建法治中国主要是在一定的法律伦理的基础上展开,法律伦理虽然与现在的法治中国中的法治精神存在着一定的碰撞,但是法律伦理在构建法治中国方面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精神的关键所在,是国家迈向现代化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中国必须以法律伦理作为基础,不断将现代化中国的新生元素融入到其中,实行法治中国的有效构建。本文首先将对法律伦理进行总体的改善,然后分析法律伦理在构建法治中国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光辉 《科教文汇》2007,(9X):163-163
在法治政府条件下,法律是最高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掌握了法律知识的人应当成为法治政府的主体,只有具备良好法律素养的人成为了政府的主体,真正的法治政府才能得以构建,才能克服人治政府的种种缺陷,这是被世界发达国家的治理实践所证明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理论向导,法治建设是在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治实践,二者呈互动之态。法治理念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以提供思想原料,而法治建设只有在选择对法治建设历史经验客观总结、理性追求和逻辑升华而形成的法治理念时才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法治建设进程与法治理念之间的关系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12.
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当前大学生失信和故意犯罪增多。培养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是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价值诉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建议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培养和法治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生活领域进行实践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和积极营造诚信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坚持不懈地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等。但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的变化。其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强调个人价值忽视集体利益;只求索取,不思奉献;纪律松懈,甚至违法犯罪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这就需要开展素质教育,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不应偏重其一,应同步并举。  相似文献   

14.
县域公共科技决策法治化治理命题提出,是在探索中国特色法治化过程中,结合地方法治建设实况所进行的经验总结和逻辑延伸。本研究首先提出研究命题并建构关系假设。其次,结合AHFY县生态环境科技决策实况并利用OLS和2SLS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命题关系假设。最后,从触发源、战略推进器等视角完成本研究效果分析与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是保障我国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文章立足于完善法制体系、实现法治目标,系统回顾了我国科学普及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现状与成效,进而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指出了我国科普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普领域的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前我国科学普及法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随着国家高考政策的放宽,地方高校的持续扩招,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在高校学生涉及怀孕或生育后究竟该如何处理与对待的问题上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学生的失足带来的不幸,不仅是一个学生一生的不幸,也是两个家庭的不幸,更是一个新生生命的不幸。因此,文章以法治的视角,试分析高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及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目前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上海法院、司法局官方微博、微信却同受众互动甚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本文对新媒体受众的观点和需求展开调研,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全面客观地总结上海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局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促进上海法治新媒体建设的有效方法,以期为上海法治新媒体的健康长效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规划前进方向,使新媒体在传递法治理念、凝聚法治共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自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学术自由和以人为本.其中.法治原则是“法治”理念在高校自治法律关系中的体现与运用.是最高原则,这其中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术自由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是高校自治的基础。以人为本原则则体现了教育服务人类的根本目的。大学治理的方方面面应遵循合乎人性、尊重人格、体现人道、体恤人情、保障人权这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娟 《科教文汇》2007,(1):120-120
Medi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settling conflict nowadays, so it's quite necessary to explain the legal value of mediation from the view of jurisprudence.  相似文献   

20.
郭卫 《科教文汇》2011,(13):195-196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他对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产等一系列活动都有着沟通、规范以及保障的功能。法律权威是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支点,是维护社会生活生产,维护社会在良性秩序中运行的基础和根本。本文在阐述法律权威在当代社会秩序中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在和谐社会中树立法律权威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