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新教材设计,重在吸引学生与之对话。鲁洁教授说:“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是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学生与德育教材文本对话如何实施?“对话”怎样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基于策略层面的思考,“两者”对话,宜采用“追踪问题”“理解倾述”“反思内省”等三大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忽然想起孩提时代的一段儿童对话: 甲:我有枪(指玩具)。乙:你没有。甲:不信,我拿给你看看。乙:你拿出来我看看。甲果然从衣兜里拿出一支小手枪,指着枪对乙说:“你看,这是什么?”乙哑口无言。这段对话涉及到“甲有枪”的证明问题。证明方法就是“甲从衣兜里拿出一支小手枪”,用构成的事实证明了结论。这就是简单的构造思想。所谓构造思想,就是构造一种事物并借助它认识与之相  相似文献   

3.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则生动的寓言故事,深受低年级儿童的喜欢。但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了这则简单的寓言故事中存在着微妙的逻辑错误。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词语。在各个领域中,“对话”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又是达到目的的最有效的策略。教育领域也受其影响和感染。“对话”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以对话为方式为手段的教学,而应该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和创造性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5.
“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一段精彩阐述。它十分恰当地注解了包括教育对话在内的人类对话之于人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对话也展示了人的精神追求的可能性。“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对话的过程是个体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经常会闪现一些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然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课堂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灵动的“细节”,我们的教学才会充实饱满,激情跌宕。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人来说,“对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在我国,“对话”堂而皇之地走进教育视界,尤其是走进课程改革却是近年的事。如何理解、把握和践行“对话”,似乎成了当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绕不开的话题。一、对话,一个新课程改革的视点“对话”一词不仅写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而且写进了新课程标准。“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如何正确理解“对话”,全面把握“对话”的意蕴呢?1.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教育视界中的对话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流范畴。它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引进对话理论是近年来实施课程改革时的事。“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容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对话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对话”的内涵,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态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  相似文献   

9.
张琨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7):6-9,33
弗莱雷(Freire Paulo)提出的对话教育是他的解放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我们不能将他的对话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对话”深刻地反映了弗莱雷的哲学思想和民主实践思想。文章拟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弗莱雷的对话教育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努力成为一种对话的文本,而不是“独白”的文本。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通过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不仅要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树立这种对话观,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同样也需要树立这样的对话观。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不是一味地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材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依然是重要的资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有必要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12.
职场对话不只是简单的对话而已。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怎样开启一段成功的职场对话呢?请看本期工作职场。  相似文献   

13.
罗茶凤 《教育艺术》2008,(11):52-5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时时生成的“生态系统”,而“对话”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心骨,则更具有它的不可预测性。许多名家名师正是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小小意外”.而引发了无数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实践性”政治教学,是在师生民主对话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实践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有专家曾经指出,我们传统的政治课堂只是传授知识,而不能创造知识。“实践性”政治教学正是基于这个弊端出发的;同时,它也是“知识传授型”教学认识论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命题为了促使儿童独立思维,大胆想象,我采用了教师命题与儿童自已命题相结合的办法。这期的七次命题是:“战斗在突击周”“读了黄大光”“祖国的春天”“在劳动课堂里”“五一那几天”“幻想”“总路线”。这些题联系了阅读课和当前社会实际。儿童自拟题目,也是根据他们日常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如一次作文,要他们写最近一段时间周围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儿童拟了“老鼠和麻雀”“说普通话”“小树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说,教师与儿童的平等关系及其表现,是对话教育最直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如何,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永远都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这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教师与儿童之间是对话关系”这一命题,为我们描绘了教师与儿童之间在各种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依托、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教材呈现的往往只是几张图片、几段文字说明等代表儿童生活的简单“范例”,并不能作为知识的载体来让教师传授。因此,如何充实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扣题分析并与运算意义挂钩才是正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用五年制四册77面上,有一道例题(例4)是“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2人,女生18人,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组有几个人?”我见一位教师的教法是,先安排几道求总数以及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简单应用题给学生口算,然后将其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简单题——“二年级一班有40人,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组有几个人?”——的条件予以改变,使它成为这堂课要讲的例题。针对这一倒题,师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苏格拉底对话”是辩证法对话,它认为真理产生于寻求真理的人们的对话中。作为智者发现真理的一种方法,它把深奥的人生哲理大众化,是“助产术”式的。“梅尼普讽刺”在传承“苏格拉底对话”的同时将它做了民间还原,其言谈或创作方式更加世俗化;它以戏拟现实为手法展现的“非圣无法”、“疾虚妄”的喜剧性,显示其对话的文学性特征。从“苏格拉底对话”至“梅尼普讽刺”,对话性经历了从初期辩证法的实践对话到文学性喜剧式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一、儿童的哲学常常是“游戏式的”:解读 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在他的著作《哲学与幼童》中提到,“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就是说,儿童的哲学常常是游戏式的,哲学常常蕴含在他们“游戏式的”的言论之中,而不仅仅源于困惑。请看下面发生在笔者与儿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