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分类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关键成分。我们把问题类型从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变成一种连续的、序列的问题体系,即“问题连续体”。它由问题的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要素构成。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连续体”理想的设计规范“问题连续体”理想的设计规范应该遵循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讲,一个好的问题分类体系,要有利于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中选择并提出恰当的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研究意识,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
倪红飞 《物理教师》2013,34(4):30-32
"问题连续体"理论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梅克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的"问题体系".按解决问题所需的创造性的程度,梅克教授把问题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5类,这5个类型问题构成了一个结构性递减的、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连续体.物理竞赛辅导中涉及的物理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学生需要多角度、  相似文献   

3.
筱竹 《云南教育》2004,(23):19-22
从封闭性问题向半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转化,这是“问题解决”教学改革中实现的第一个飞跃。走进“问题解决”教学的规范领域则将实现第二个飞跃。“问题解决”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就需要一个具有全面功能的“问题”体系作为操作工具来设计教学中的多类型的“问题”。而梅克的“问题连续体”就具有这个功能。  相似文献   

4.
问题类型连续体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学者梅克等人提出一种问题分类理论——问题类型连续体.该理论着眼于教学过程,从师、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3个维度,把问题分为5个类型.将各种教学模式统一到一个框架下,为我们在实践层面研究教学的过程、模式、目标及评价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问题连续体"以"‘问题定义’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解决问题的情境把问题划分为具有五个层次的"问题分类体系",是一种相对理想的问题框架。基于此,文章尝试将该理论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并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片段设计为例,从操作层面对该理论进行阐明,可以看到"问题连续体"对改善课堂提问的效果、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问题设计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是驱动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因素“.问题类型连续体”理论为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提供了框架“,五何”问题设计方法在增加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对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个更高类型的问题,就一定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自主解决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一、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和问题的解决过程。目前,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根据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属于实验型、实践型和调查、考察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安岚 《河北教育》2008,(10):40-41
在教学中应用问题连续体理论,是指把问题按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创造性的程度来划分等级,即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这三个维度的已知或未知状况,以及从问题、方法、答案是唯一的、系列的还是开放的这些不同层次,把问题分为五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线工程师”是一种介于工程研究型与技能应用型之间的人才类型,具有独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南阳师范学院创新并实践了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教学体系,为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和推向深入,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数学教学界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此后我国数学教育工作也对此积极倡导和探索。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把“解决问题”列为总体目标之一,而且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也强调学生“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问题解决式题型就是用来培养中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对该能力进行评价的一种题目类型。问题解决式题型通常是依照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实施和评估解决方案的四个基本环节来分阶段编制数学题目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研究性学习,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已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3.
带领学生走到“记忆”背后的有效捷径之一是经常向学生提出“发散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知识和经常性的实践 ,养成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发散性”的问题不追求唯一的答案 ,答案是开放性的 ,对学习者来说 ,解答“发散性”的问题不能依赖于回忆某一个事实或知识 ,而需要整理、整合大量的已学知识 ,对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去思考 ,从侧面提出多种假设方案 ,想象和设计自己的解答方案。我们看一看下面的问题 :( 1)成正比的两个量和成反比的两个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这类问题的行为是介入、比较 ,提问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一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以往的教学只用考试这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去关注各种智力类型的学生,导致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课程结构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了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相似文献   

15.
提问六忌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仅就课堂提问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忌只有“敛聚性”问题弗雷泽和路德尼兹基把提问分为“敛聚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敛聚性”提问一般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回答这类问题最普遍的心理活动是“回忆”。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是不是?”等等。“发散性”提问,答案是开放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一节好课,不仅要有“敛聚性”提问,更要有“发散性”提问。  相似文献   

16.
“诊断补偿”就是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评价学生的答案,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理解、联想、运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现在的“五·四”学制新教材(北师大版)有的章节的教学内容就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把诊断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恰到好处的提问常能收到巩固新旧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发展智力的效果。一、诊断补偿的类型针对诊断补偿的目的、涉及内容的范围,知识之间的联系、过渡等不同,浅举几个不同类型。l、旧(学…  相似文献   

17.
读者向《湖南教育》编辑部提出“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型转换问题,试浅释如下:“把”、“被”是两个特殊的介词。人们习惯称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为“把字句”或“被字句”。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从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原理“两段四步”教学程序中的“两段”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练习”的两个基本段落;所谓“四步”就是(课前)“查一查、记一记,问一问,画一画”和(课堂)“议一议、动一动”。本设计自始至终都贯穿一条思想主线———“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学习态度。二、具体操作第一步,查一查、记一记。这个步骤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1.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加强注意事物的主动性和有意性。2.重视“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预习时可分三个层次提出,即…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适时适度、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数学课堂为例,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五性”,即明确性、趣味性、启发性、成效性、拓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