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支温度计,两性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在对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伦理精神的阐释过程中,对两性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因此,本文由性文化意义解构的视角切入,从生殖崇拜、婚嫁习俗、男性霸权、文化的悲剧与人性的复苏四个方面关注《白鹿原》中的两性文化,并揭示这种文化所造成的悲剧,从中挖掘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鲁迅名作《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内涵,进行文化心理的解读,着重说明儒释道三者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地积演为民族文化心理,是促使祥林嫂在极度恐惧中走向死亡的悲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以神话、杂剧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精神是人们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苦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状态。中国古典悲剧通过苦难的展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悲剧的内涵入手,可以观照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尤其是远古神话及元杂剧,挖掘其中的悲剧精神,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秀》通过原态生活叙事,呈现的是玉秀生存的悲剧命运,而寄寓在感性故事中的精神内涵,则在于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深刻思考。作家站在文化反思的高度,把审视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伦理文化和男权专制的反省、批判,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生命存在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及其所制造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5.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文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之前,同样的素材形成悲剧和讽刺喜剧两种不同的情节模式,司马迁在处理素材的过程中最后选择悲剧叙事。这种选择具有特殊的学术史背景,同时是一个历史学家的生存位置的标识;司马迁悲剧意识的历史诗学内涵在于通过确证古代士人群体的精神史意义而期望马克思所谓"历史之谜"的最后和解。  相似文献   

7.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文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作家霍达的力作。作者把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的兴衰荣辱、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相涉整个家族利害的两个爱情悲剧,和时代变迁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从家族内部和社会层面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又相当深刻地建构了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冲突所引发的丰富悲剧文化内涵。其中,这种悲剧冲突又以对女性的影响最大。该丈试图以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女性以及女性命运的影响,从而达到更深一步对这种悲剧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伦理视野来规范悲剧的基本内涵,这对西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尼采在反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把悲剧理解为出自生命形而上学的生存游戏。在尼采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悲剧这种伟大艺术定位为一种审美的摹仿活动,导致了西方悲剧精神的没落。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艺术不是人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审美摹仿活动,而是在生存痛苦的深刻体验中出自生命整体的万物欢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学角度阐释了文学中自我求证模式及其文化内涵,并对于连、吕西安、高加林、金狗等人物形象作了个案分析。以此就中西文学自我求证模式所导致的不同价值取向的悲剧观及其深层内涵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试论魏延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魏延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形象,其悲剧内涵也是复杂 的。魏延的悲剧实质上是一种人类无法超越自身弱点的性格悲剧,是一种特殊社会历史 条件制约下由特定人际关系、特定思想观念所促成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
朱湘悲剧的内涵体现在他极强烈的自尊与自卑的个性中,这种个性悲剧与理想中的唯美主义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美,这种美既有与这种悲剧内涵相一致的同一性又有与此相背离的矛盾性,二的相融相合完成了朱湘悲剧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悲剧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从借用西方近代美学、哲学思想研究本国文学到深入挖掘我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在悲剧的内涵、题材内容、艺术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思想体系。但以往论者对王氏的悲剧思想往往笼统言之,未能注意到其悲剧思想也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对正氏悲剧思想之美学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仔细辩析了王国维前后悲剧思想之异同,理清其发展脉络,进一步论述其悲剧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深化对其悲剧思想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悲剧观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里始贯其中,这不仅与作者的自我个性、人生经历相符,也与整个大的社会、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从婚恋悲剧、社会悲剧、人性悲剧三方面切入,剖析并比较二者小说中的悲剧观,发掘悲剧观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应该直面这种悲剧观。  相似文献   

15.
“五四”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乡土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普遍具有的悲凉感伤的美学风格。本文通过对创作者的悲剧思维倾向、作品的悲剧主题内涵和作品的悲剧表现方式三方面的分析描述揭示出了“五四”乡土小说所蕴含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6.
秩序因素是莎士比亚悲剧精神中的一个具有现实关怀意义的重要内涵.莎士比亚关注的悲剧分为心灵秩序和客观秩序两个层次,杰出人物的心灵秩序对客观秩序的治乱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两种秩序的颠覆与重构的代价和过程就形成了悲剧.这种秩序精神就是莎士比亚悲剧内涵的核心.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特别是他的"第一个四部曲"就体现了这种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鲁迅悲剧观的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著名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和”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内涵,发掘其悲剧观和悲剧作品新的美学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文本内涵的解读:揭示文本的隐蔽意义关于《伟大的悲剧》内涵的解读,张欣从标题和文本最后一段入手,分析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与"悲剧"。她认为:"‘悲剧’是指‘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伟大’是因为‘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①庄庆娟则结合分析斯科特一行在南极探险途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悲剧美学理论观照北宋词可知,北宋词抒写了悲剧意识,折射出悲剧精神,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悲剧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使怜悯与恐惧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莎士比亚通过他的悲剧作品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思。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没有想象,莎士比亚就写不出那脍炙人口的著名独白。在悲剧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情中,表达对悲剧人物的崇敬、惋惜和同情,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的神经症心理表现了基于人的主体性与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冲突上的审美现代化本质,即两种现代性相互冲突的危机所造成的人的主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的病态和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