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聆听了谢老师和张老师分别执教的《葡萄沟》,我的感触很深,现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歌是这样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师首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在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3.
2014年2月15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媒体责任岂能丢弃》的第一段是:  相似文献   

4.
张德忠 《现代语文》2002,(10):18-19
探讨朱自清《荷塘月色》所寄寓的主旨,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除了“政治分析”和“精神分析”的角度之外,我们还可以站在朱自清当时生活实际的角度来审视本。我认为,作借助“荷塘月色”的艺术想象,也许只是为了“超出平常”,即暂且摆脱繁琐的日常生活,“到另一世界里”,以寻求“段落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本刊2005年第7期,刊登了吴三冬老师的文章《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读余秋雨的〈道士塔〉》,文章写了吴老师由读余秋雨的《道士塔》引发的疑问和思考。吴老师认为余秋雨“仅仅指责王道士愚昧没有意义”,说“王道士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中国人。他当时的思想和行为是任何一个普通中国人都可能有的思想和行为”,“对个人的道德谴责就会取代对隐含在其背后的更复杂的历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读了吴老师的文章,我也觉得有一些话想说。敦煌文物无疑是“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王道士以“极少的钱财”,让外国人“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相似文献   

6.
近日,偶然读到《我们学不了“名师”》一文(《山东教育》2007年3月),心情颇为沉重。文章作者说:“我和周围的老师总是热切地盼望这些名师们能带给我们一些普普通通的课,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一学就管用,越‘简单’越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听说周益民老师执教的班级读书会要讨论《小王子》,暗暗有些为他担心:一部对很多成人而言都有理解难度的作品,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能否顺利接受?但是,60分钟的课听下来,疑云散尽,感动后的心像蓝天般澄明。  相似文献   

8.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号令三军不准踏踩青苗,违令斩,谁料自己的马受惊跑进麦田里,为了严肃军纪,他把自己胡须割去,算是以须代头,以明军令。”这段字山自2005年第1期《散选刊》(见该刊第29页),这里所说的割去胡须却是割错了。查《三国演义》七回写曹操率兵征讨张绣,时值夏四月,麦子将熟。行军路上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并皆斩首”。命令刚下达,  相似文献   

10.
曾听了一堂《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观摩课。课前执教老师没有布置学生预习,课上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前一半(即“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然后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雪艳 《四川教育》2007,(10):40-41
【案例】我听过一节随堂课——《称赞》(人教版第三册),执教教师教学"粗糙"一词的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刚读完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粗糙’是什么意思呀?"教师微微一笑,扫视着全班同学,可惜没有一个人举手,显然大伙儿都不懂。这个抽  相似文献   

12.
见过朱欣彤的老师都说这个小女生漂亮可爱,但她最吸引我的不是她的外貌,而是她的性格。她的“问题”很多,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正如文章中她玩跷跷板一样,  相似文献   

13.
N是我市一位知名教师,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并执教各级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近百节。关于他的课,大家众口称赞。前段时间,他来到我校执教了一节示范课,我有机会得以学习,倍感荣幸。但  相似文献   

14.
梁晓声 《新读写》2009,(7):66-66
《我和橘皮的往事》选自自传体散文《似梦人生》,故事凄美动人,《三十年的重量》选自《文化苦旅》,写得深沉委婉。两位作家笔下的老师,既无惊天动地之举,又无豪情万丈之言,却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感人力量,因为文章写出了老师们最朴实、最本源的想法和做法。“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从名不见经传的老师身上感受到了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13日,我有幸聆听了金明东老师执教的《一只小鸟》,他的教学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教学态度严谨,令与会者叹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上旬版《杂文选刊》转载了2011年7月11日《西安晚报·漫笔》上的《大学与大款》。此文先后出现以下四句话:  相似文献   

17.
“好孩子”     
最近,听了宿州一小张蔚玲老师执教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节课上得朴实无华,没有一些公开课上常见的热闹劲儿,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交流十分融洽。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而又不乏个性的发言让我暗暗叫好,尤其是张老师几乎挂在嘴上的三个字——“好孩子”,更令我心动。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北大的一位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稿,其中有句话真是让我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散文选刊》2014年第8期刊登老作家南丁(何南丁)的文章《忆张锲》(此前还先后发表于《大河报》《人民日报》),回忆2002年张锲由北京给作者寄来书法作品,内容是张锲自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云:屈指论交四十年/星移物换等云烟/胸中赤血今犹热/头上青丝昨已斑/报国有心常自励/回春无术恨穹天/夜阑卧听潇潇雨/魂系淮河岸柳边...  相似文献   

20.
“99%的人不会专门从事数学工作,但是100%的人必须学数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是《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新数学读本》教材的主编、研究了一辈子小学数学教育的张天孝的观点。张天孝在反复实验观察学生解答难题的过程后发现,小学数学思维需要进行系统训练,很多难题单独看确实有一定难度,但结合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就能迎刃而解,“普通的数学难题是不会脱离基础知识的”。但奥数、华罗庚数学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很多题目都是孤立的难题,没法举一反三,做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大量接触各种题型,参加各种培训班,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