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作文教学要转变原有的观念 ,把教师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客体地位转换过来 ,使之相互配合 ,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改变作文的批改方式 ,科学地进行作文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学作文教学要转变原有的观念,把教师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客体地位转换过来,使之相互配合,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改变作文的批改方式,科学地进行作文指导。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不甚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需要改革。必须重视读写结合,建构“阅读——感悟——表达”训练体系和“生活——感悟—表达”训练体系。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悟;培养学生敏锐的形象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意贵新而不落俗套。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积极地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展开多角度的丰富联想,是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改革是个大课题。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现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梳理出几条,以就教于同行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文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病,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单一、陈旧的模式,解放思想,致力改革,才能使死水变活,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8.
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在本质应该是把文章写作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他们学会常见基本文体的写作。因此,真正科学的教学,就应该是以教学生学会基本文体里各种常见子文体的写作,把文章写作的其它知识穿插在其中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改革作文教学应从“观察、感受、思考”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张俊新 《甘肃教育》2010,(15):27-27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学得不灵活,用得也机械呆板。而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又往往只强调个性化写作,忽略了写作基础知识的教授,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叶羽博 《广西教育》2014,(14):92+96-92
中学作文教学,应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2.
13.
齐文彬 《新作文》2004,(7):28-28
以“快速”、“高效”为作观的快速作教学以其神奇的魅力,显的效果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然而由于学情的不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些“沟沟坎坎”。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建议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15.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对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中学作文教学仍然步履艰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快速作文” 已逐渐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正在逐步推广。它的价值已经在作文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忽略了“先期工程”的建设,致使很多地方的“快速作文”教学改革步履维  相似文献   

17.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依据。在工作中认真感受,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提高作文改革效果的关键。搞活课堂,提供活动,解决学生"怎样写""写什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依据.在工作中认真感受,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提高作文改革效果的关键.搞活课堂,提供活动,解决学生"怎样写""写什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9.
20.
一、倡导自主作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从中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征来看,他们正处于想表达和敢于表达的阶段,他们渴望和别人交流,对社会和生活很敏感;他们乐于受到别人的关注,需要我们为其提供各种条件,让他们写各自所乐意写的东西,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采用“得法于课内,活学于课外”的作文方式,使作文与文章自然生成的规律相一致。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