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 段] 师:咱们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第二节到第四节。同学们边听边想,两个小孩儿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分角色读文。) 生:他们争论的问题是:一个认为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各自的理由是:日初出  相似文献   

2.
景一:十里长亭路,相思慢慢行。[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支曲词是公认的写景名句。相传王实甫写完  相似文献   

3.
2003年第10期《小学教学研究》中郑昌军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关于《两小儿辩日》中太阳究竟是“初出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离人近”?郑老师通过画图的形式告诉我们说早晨人所接受的是阳光斜射,而中午所接受的是阳光直射,图中斜线的距离比直线的距离长,故中午太阳离人更近。文中所画的图确实能清楚地表示出“日出”和“日中”太阳  相似文献   

4.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段清美绝伦的唱词,是王实甫《西厢记》中莺莺长亭送别张生对唱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然而,对其中最关键性的字眼“醉”与“泪”,究竟怎样理解?历来众说纷纭。陈如江同志在《无理而妙》(见华东师大学报八一年一期)一文中,试图作出新释:“用眼泪染红枫林,这无论在生物学还是在物理学上都说不  相似文献   

5.
杨关所 《云南教育》2008,(11):39-40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人类要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6.
千年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我微笑着手持词卷,轻声慢语。恍惚间,远方某个陌生男子正朝我挥手。他不语,一身青衣,气宇轩昂,仿佛九天之上盛放的莲花,不食人间烟火。你是谁?你是谁?  相似文献   

7.
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段广为传诵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般认为“碧云天,黄花地”是由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王实甫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呢?仅仅是为了避免抄袭之嫌吗?笔认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故乡的月儿又圆了?你知道吗,独在故乡的我又想你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人、离情、离绪,我们相别几年了,你,还好吗?  相似文献   

9.
李丽萍 《云南教育》2002,(34):35-36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人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一个却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早晨离人远。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难点: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一、简介文言文的特…  相似文献   

10.
诗意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清明的幽魂,牵着泪人的情思在一地梨花间曼舞。依依杨柳青。风拂过,是离人的记忆。千百年了,人们熬过了生命的冬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课本《列子·汤问》一课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孔子东游列国的时候,途中遇见两个小孩争吵不休,便下车询问原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比中午时离人的距离要远一些。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对一篇讲统筹学的课文印象深刻,大意是当你想喝茶,但家里什么也没有的时候,你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喝上茶呢?文章因为是强调统筹学的概念,所以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烧上水(如果家中无其他人在,离人烧水还是很危险的呀),然后出去买茶叶,等回家的时候,水也烧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泡上茶。对于计划性特别弱,同时又总是很懊恼于时  相似文献   

13.
《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子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来推测太阳距离人的远近,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一个孩子以离得远的东西看起来显得小,而离得近的东西看起来显得大的原理,推测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离得远的东西显得清冷、离得近会感到很热,来推测太阳早晨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那时由于受到科学水平的限制,就连博学多识的孔圣人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受到了两小儿的嘲笑。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一文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们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当你有兴观察朝阳,你可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时,就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红彤彤的太阳悬在高空就像个盘或盂。由此,你可得出: “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就大;中午的太阳离人远就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一条线索这首词的题目为《秋别》,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深情细笔描绘出一幅秋日别离图,极富动情力,而“伤离别”为全词的走笔线索:上片实写秋江伤离的场面,下片虚写离人别后的悒郁。2.二个侧面一写伤别场景,一写离人心理。其景和情都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文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在中午离人近。他们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景是树木、房屋及远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是背景,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体…  相似文献   

18.
《两小儿辩日》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背衬的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  相似文献   

19.
写月亮的诗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唐)薛涛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明月夜留别(唐)李冶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  相似文献   

20.
《列子·汤问》里有一则寓言故事叫《两小儿辩目》,故事讲的是两个小孩在路上争辩不休.一个说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些.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要比中午的大.远小近大:另一个则说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要比早晨热.近热远凉。最后他们让路过的孔子来评判.可结果“孔子不能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