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武术与军事武艺的起源、发展与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武器、搏击、风格、功能等方面的同一性、差异性 ,论证了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5,(16):30-33
以技击和保健为特色的武艺武术与养生活动 这方面主要包括传统的武艺武术、角抵与相扑以及保健养生活动等. 具有技击和健身特色的中华武术,突出表现在器械、徒手技击和器械演练方面.武术器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果追根溯源,大部分是从生产工具和军事兵器发展演化过来的.  相似文献   

3.
常志良  丁辉 《考试周刊》2009,(41):139-14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并分析了武术和军事武艺在内容、形式、功能、传习途径与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着既相关又相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军事武艺与民间武术有很多,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反映宋时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状态的生动资料.结合其成书的背景,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两宋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打练合一”是传统武术的主要特点,但实际上这一特点有一个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宋以后,受军事武术“能击善舞”风格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打练合一”的风格在经历了套子武艺、器械从属于套路、内家拳以及女性拳种出现等过程后而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近现代,在中外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受分解思维方式的影响,沿着“新武术“‘分科而课业”的思路,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武术功力比赛等逐渐成熟与完善起来,且在传统武术界出现了“反套路”的思想以及解除师徒制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武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武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武艺、国术等,也有一些人称之为“功夫”。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先民们求生存、争发展的活动。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是军队用于克敌制胜的技术,是民众自卫防身的手段,也是人们用于锻炼身体和愉悦生活的方式。近现代随着社会和文明的逐步发展,武术运动已从整体上脱离了军事技术,形成一种以攻防动作为基本元素,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逐步演变成为包括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两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7.
一、武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武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武艺、国术等,也有一些人称之为"功夫"。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先民们求生存、争发展的活动。在漫长的冷兵器  相似文献   

8.
武术实战是构成军事技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武术实战与军事格斗的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结合武术实战的军事格斗术训练能全面锻炼和提高军人的体能水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对结合武术实战的军事格斗术训练前景进行分析研究,推动武术实战在部队的迅速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位于江苏北部,微山湖西岸的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素称“武术之乡”。据史书记载:刘邦及其手下的许多将领,如周勃、樊哙、曹参等人,从小习拳舞剑,练就一身高强武艺,为创建和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武术在沛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天这里的许多中、小学师生都是武术的爱好者。他们自觉地把武术锻炼与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项目结合起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国的“国术”、“国粹”。武术最迟在唐朝已传播到海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五邑人在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殊有作为。武术大师陈享、黄宇文、余志伟等人在世界各地设立武馆,收纳洋人弟子,传授武艺,弘扬武德,伸张正义,彰显中华文化传统,为中华武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并将其吸收而融合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运动,但它基本上又未脱离练武的环境。古代中华武术在表演和武艺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武侠影视剧也风靡中国近二十年。但是,这些影视剧除了在票房和收视率上获得收益之外,所提供的后续产业开发的空间却极其狭小。中国武术产业的局面依然是门可罗雀。这种尴尬,和中国武侠影视剧过于抽象、空洞地表达武艺本身以及武艺所内涵的精神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武艺作为影视剧的形式载体,可以采取具象化或抽象化的方法加以表达,但武艺背后的精神文化却必须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  相似文献   

13.
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军事武术发展的历史主线及时代背景进行研究,解读了军事武术的社会特征,剖析了军事武术的发展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普遍存在于殷商社会,且已基本成熟;以武立国,构成了殷商王朝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崇尚武功,反映了商代社会的基本面貌;商王、女性及非常备军的参与,促进了中华武术的快速传播;战争、田猎的频繁及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刺激了殷商军旅武艺的迅速提升,推动了中华古代武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农村武术的空前普及和城市市民武术的迅猛发展.在乡村,私人习武和教授武艺者渐成风俗.在城市,市民习武和娱乐表演相结合,对抗性的角抵、手搏、相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习武的基础上,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以及骑兵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形成是武术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杨祥全所著的《中国武术思想史》(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一书,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统筹中国武术发展的全部历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现代信息时代武术思想的变迁与发展;在提出新观点、新思想的同时,重新定义了中国武术的概念;通过对大量古籍文献的实证考察、理论推演,发现中国武术在社会演变中的内在规律——宗吾、谦和;在深入探究武术思想的同时,提出"武术资源——军事武术""武术发展点——艺术武术"论断,以此构建中国武术多元化机制——民间武术与军事武术的互补发展、艺术武术与竞赛武术的协  相似文献   

17.
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地域文化等多元文化在凉州的并存与交融,孕育出具有独特底蕴的以城堡结社练拳、满营枪棍摔跤和功力训练为基础,兼容外来武艺的凉州武术集合体。它门类繁多、谱系丰富、技术朴实,独具一格,成为西域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派系。  相似文献   

18.
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考证分析,从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了描述,揭示了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校园武术虽不同于竞技武术、民间武术、军事武术,但随着项目开展的不断深入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即教育性、健身性、兴趣性和表演性。笔者在推广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点滴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示范法。即教师通过动作展示,让学生理解动作方法、体会动作要领,直观地把握整体动作。自古以来,武术的传承多以口传心授,因此示范法对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5):33-34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为"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体指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蕴含悠久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简要分析武术文化在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并结合高校武术教学经验,分析高校武术课程在武术文化渗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