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深入理解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挖掘群体性事件治理困境并形成学理逻辑,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优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81例邻避型群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事件学习网络,进行网络关键事件识别和网络学习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已发生事件的示...  相似文献   

2.
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通常作为一种异化的人际传播而存在,它往往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就需要对谣言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玲  张静  王欢 《情报杂志》2013,(8):50-56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助燃作用。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助燃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的知识,建立了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图,全面分析群体性事件在现实社会中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政府、网民、网络媒体和事件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影响关系;将该模型简化,从微博关注度和微博信息数量两个方面,分析微博对群体性事件的助燃作用。以"昆明PX事件"为例,对模型进行仿真,了解微博关注度的变化和微博信息数量的变化对于群体性事件关注度变化的影响,认为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广泛性和平台的冗杂性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群体性事件关注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欢  祝阳 《现代情报》2013,33(4):78-82
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而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放大镜"的角色,造成信息失真,误导信息甄别能力弱的网民,增加应对群体事件的管理成本和难度。探求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运行规律,并思考规律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从社会背景、参与者、传播渠道、事件影响4个维度,剖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发挥的放大效应,深入挖掘网络在群体事件中产生的放大效应的根源。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探索上述规律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潜伏期是风险应对的关键时期,文章所构建形成的潜伏期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突出多主体动态参与的特点,并有效发挥信息和知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新冠肺炎疫情武汉防控战作为案例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所搜集获取相关资料进行文本分析与研究。【结果/结论】文章构建形成由风险研判与决策层、参与主体层、信息知识支撑层三个层面所构成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潜伏期风险研判与决策模型,体现了潜伏期阶段风险研判与决策过程是由多因素参与,受到诸方面因素和条件限制与制约的动态复杂过程。早优化研判与决策流程,有助于为之后其他生命周期阶段的防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创新/局限】文章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潜伏期特点着手,突出风险研判与决策中主体的动态性,突出信息与知识在决策过程中的桥梁、纽带和驱动作用。文章缺少相应量化数据对模型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论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作用与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知辉 《情报杂志》2008,27(4):64-66
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做好群体性事件预控工作的必要前提,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实施正确决策和指挥的可靠依据,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基础.针对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局限性,如不准确性、不完全性、不对称性、滞后性、多样性,应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情报信息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普及,网络已成为公众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重要媒介和渠道。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由众多网民参与的一种聚众意见表达的群体行为,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会造成公共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目前中国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以往的研究主要以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成因等方面为主,停留在初期的理论探索阶段,且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支持。试图基于集体行为理论和理性行动理论,通过构建“解构一析因”式研究路径,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个体行为进行建模分析,从而探索以个体实证调查研究入手探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引导及防控对策的崭新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殷聪  黄炜 《现代情报》2012,32(7):173-177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SNS、微博为代表的Web2.0应用的兴起,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信息社会,并逐步演化为一个全新的开放信息传播空间。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为网络舆情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环境基础。同时,我国正处于机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且呈现出线上线下的联动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在论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主题爬虫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获取的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舆情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基层群体性事件的危害引出研究问题,继而对我国基层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做了归因性特征描述。结合当前研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视角,并对群体性事件演进过程中参与各方(主要是基层政府跟公众)信息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弱化信息不对称角度提出了基层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John Clayton Thomas的有效决策模型理论,本文引入"厦门海沧PX事件""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这两个典型邻避案例,分析总结邻避事件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现状与建议.围绕政策质量要求与政策可接受性要求,论证在政府邻避决策中引入公民参与的必要性;结合案例问卷调查与访谈资料,探究邻避事件中参与公众特征,公众间是否存在冲突,公众与公共管理机构目标是否一致等问题,依此判断适宜的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制定的类型,最后从角色、程序方面提出保障公民有效参与政府邻避决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舆情具有内容多元、主体主导、群体极化和虚实互动等特征,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依照加值理论,网络舆情从四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影响,同时对网络舆情的汇集、研判、引导和反思可以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分析挖掘了群体性事件在互联网上所体现的舆情演变规律,构建了事态扩散、民众关注、内容直观、主题敏感、态度倾向5个维度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安全态势评估。  相似文献   

13.
高速发展的网络使群体性事件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其中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给事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19起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应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的群决策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云  刘东苏  赵捧未 《情报科学》2000,18(11):1018-1020
本文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针对企业决策问题,讨论了如何有效地获取有关顾客信息及商品信息,以辅助决策者制定决策方案。在有多个决策方案的情况下,本文给出了一个用于方案评优与选择的群体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成本等因素,在供应商选择时往往无法获得所有潜在供应商的详细信息,但现有的决策模型和方法往往需要尽可能详细地掌握这些信息,并且它们也不能全面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倾向.基于自然"决策"现象建立起来的吸附模型,与人类决策活动具有同源性和高度的相似性.该决策模型不但能够充分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倾向,而且不必掌握供应商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16.
黄炜  殷聪 《情报探索》2012,(5):30-33
介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为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包括PX系列事件在内的众多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意见性信息、传统媒体评论,以及意见领袖对于推动事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不难发现政府意见、传统媒体评论,以及意见领袖这三者间的相互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件的走向.其中,政府的意见性信息从官方的角度发布和表态,以期引导群众并避免造成群体性冲突的后果;基于自身的定位,传统媒体评论在传播意见性信息过程中的姿态或保守或激进;意见领袖更多的是同情和支持身处事件中的群众,对于相关部门批评调侃居多,话语尺度远大于前二者.相关部门应该在充分整合三者的前提下科学决策,避免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18.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出台有助于遏制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态势,长远来看,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转变,有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建立多元主体的稳评模式,规范稳评程序,完善稳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稳评问责机制建设等措施有助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使其在未来政府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竹 《资源科学》2015,37(4):663-670
农地转用决策理论能为农地保护制度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经典的决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主导农地转用的现状。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国内背景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以分析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经济产出的边际贡献、土地出让金水平是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地区经济质量和农地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决策弹性分别起到负向和正向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偏好和非理性因素,农地转用的最优规模无法仅仅依赖于外部性内化政策实现。  相似文献   

20.
城市极端洪灾应急群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润  王海燕  马树建 《预测》2012,31(3):71-75
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导致近年来极端洪灾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洪灾应急决策只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命令式决策,无形当中剥夺了灾害当中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权.异质性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决策是实现极端洪灾应急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该类群决策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群决策不同的特征.结合某些利益主体决策时存在一定程度犹豫性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绝对自私策略选择,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评价意见相似度的调整策略,建立了基于相似度调整的直觉模糊群决策模型和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