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思考,这类人很少;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创作,这类人普遍;有些人是为了闲谈,这类人占了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感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语文教学中不能牵强附会地统一要求.而必须重视个体对文本的理解.更多地通过感悟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4.
5.
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一、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思考起,然后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亮点。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文章的立意也就一次比一次新颖别致,具有了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比如,学生的作文《用心看世界》,就是一篇“感悟”深邃的好作品。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感受同样来源于现实,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外部环境,引发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写真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生活,学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写。  相似文献   

7.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在《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人民教育》200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作文要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个人的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这和我们倡导的生态作文的核心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郭鸣凤 《阅读与鉴赏》2009,(4):24-24,35
近年来的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意识淡漠.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过教学摸索,笔者觉得用朗读感悟文本还是能收到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语文?语文是一个五彩缤纷鲜活浪漫的世界。学好语文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且受用不尽。语文无可取代的工具性效能决定了我们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而语文得天独厚的人文性特点则造就了我们智慧和优雅的修养。古今中外数不清的作者用词汇的琼浆浇灌至真至纯的情感,用文字的精妙演绎至善至仁的故事,用语言的色彩描绘至美至艳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中午分午餐,刚给孩子们盛完稀饭往回走,忽然一个叫吴晓菡的小姑娘把她的小脚伸到了我的脚下,幸亏我发现得早,一抬脚从她的小脚上迈过去了。当时我心里非常生气,“老师辛辛苦苦地上课,你还故意‘暗算’我,看我怎么惩罚你!”正想批评她,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压住了一心中的怒火,心想,还是先问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再说。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语文老师,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作文教学是为了什么?是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真心感悟生活,用真心抒写独特感悟,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2.
所谓感受语言就是要在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言语对象的整体存在,品味它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不但涉及它的内容,同时还要涉及它的形式,通其气,辨其味,感其情,品其美。感受与理解不同,比  相似文献   

13.
《致世博》这首歌曲的创作初衷是怎么样的?期待过它会成为世博会的主题曲吗? ●我们填词的人很多时候受曲子的影响比较大。《致世博》这首歌的结构比较复杂,规模也很宏大,不像很多流行歌曲就是ABAB段,这首曲子糅合了民族、美声等很多元素。  相似文献   

14.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新形势下,反思和清理我们业已习惯了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就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而言,就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人说教师要用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教学对象来说,我认为应该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课文,依据不同学段设计“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加强写作信心的培养、强化作文素材的累积、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等相应的教学策略,切实提升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阅读的使命到底是什么?阅读是生命成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通过阅读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