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元璋与明初三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师──首都是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也是一个政权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志。朱元璋建明称帝之初,建都南京,设立北京(开封)、中京(凤阳),明朝初年出现了三都。朱元璋选择南京为都城是其以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军事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凤阳建立中都也是其在明朝建国之初所采取的重大政治措施;以开封为北京,只是为了北方对元作战而临时设立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  相似文献   

2.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到鸦片战争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列入了帝王世系表的封建皇帝有269人。其中只有刘邦、朱元璋两人是通过组织农民起义,从旧有封建统治者手中夺得政权而当上皇帝的。刘邦虽是个农民起义首领,但他是“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每酤留饮,酒售数倍”的“泗上亭长”,大概是个中小地主出身。真正出身于劳动者家庭,受过苦难生活折磨,通过十几年的艰难曲折斗争,最后当上皇帝的只有一个朱元璋。正因为这样,史学界在对朱元璋的研究中,怎样看待和评价他由一个农民领袖变成封建帝王这个问题就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也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3,(Z1):21
提起朱元璋,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他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其实,这位明太祖不仅上得朝堂,而且还下得厨房。如今,我们身边的许多饮食都与这位皇帝有关。比如,朱元璋曾亲自发明了一种饮料,就是我们在夏天喜欢喝也经常喝的"酸梅汤"。元朝末年,朱元璋曾是个卖乌梅的小商贩,那时瘟疫横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当他挣扎着去库房取乌梅时,忽然闻到了乌梅的阵阵酸气,马上就感觉精神振作了许多。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位雄伟的君主,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而实行了仁政。他的仁政继承了孟子思想的精髓,强调阜民之财、息民之力、明教化、禁暴,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朱元璋仁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民众也受惠颇多,社会得到发展,国家实力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在对联园地里,有一个特殊人物,这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喜好对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佳话,为人们所乐道。元朝末年,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朱元璋领兵造反。进军攻打南京途中,他见在驿站前看马的一小孩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不禁口拈一句,那小孩心领神会,脱口而出下句。朱元璋大喜,收这孩子为义子。对联是:十岁儿童当马驿;万年天子坐龙廷。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与朱形影不  相似文献   

6.
一、对朱璋的种种指责,是恰当的吗?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这二者之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有些人就是抓住这一事实,说朱元璋“蜕化变质”,以致贬低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怀着对革命的胜利阶级的无比崇敬心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强调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有些同志确实是从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用对待现代革命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自然就会产生朱元璋“蜕化变质”的看法.特别是朱元璋由贫苦农民出身,遭受过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之问     
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由乞丐登上皇位的传奇,数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而他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的做法,也被后人广为传诵。然而,在朱元璋时代,贪官污吏却杀了一个站起来一批,可谓前赴后继、延绵不绝。以至于朱元璋在晚年非常懊丧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朱元璋的这个疑问,在历史上相当有名。在此,姑且将其称为"朱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以猛治国,是以滥杀而著称于历史的古代帝王之一。作为开国之君,他似乎违背了用刑宽大以结民心的历史成律。但是他的刑罚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他刑罚上大夫,礼能下庶人,修身正家,常思"修德致和";取才唯德,驱吏向贤;广施教化,惠及万民。明朝国祚绵延几近三百年,朱元璋的德政思想及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在地主士大夫的影响和熏陶下,更由于儒学最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接受了孔孟之道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章在阐述了朱元璋尊孔读经、制礼作乐、宣扬仁义忠孝等以孔孟之道治国的主要内容以后,以翔实的史料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进行了辨析。认为严刑峻法只是朱元璋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在特殊情况下才被采用,只是诗书礼乐的辅助手段。决不能因为朱元璋使用了严刑峻法,就误认为他是以申商刑名法术治国,而不是以孔孟之道治国。“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对朱元璋的这一评价,无疑是很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1328—1398),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即位后在敬业勤政的同时,非常重视加强吏治建设,始终把肃贪倡廉当作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整饬了吏治,净化了官场风气。史称洪武年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有百余年”,;①它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朱元璋的肃贪倡廉思想作一简单概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 重典治吏是朱元璋肃贪倡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适应明初政治斗争形势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正如朱元璋对继位者建文帝所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当自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②由于实行“重典”政策,以重刑严惩贪官污吏,整肃了史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朱元璋认为,官吏贪污是历代的固疾;为官发财,官吏的信条;官吏苛剥,豪强横暴是造成官逼民反,国家大乱的根源。因此,他从即位开始就着手整顿吏治,提出了治乱用重典,惩治贪宫污吏的主张。他说;“吏抬之弊,莫过于贫墨”,③“不禁贪墨,则民无以其生”④他遂告诫百官说:“思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定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对“朱”字过敏,生怕有人说“朱”的坏话。诗僧来复谢恩诗中说“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醐醍出上方”,朱元璋道:“竟敢用‘殊’字,这不是骂我歹朱吗?”及看到后文“无德颂陶唐”一句,更加认定这是在骂自己无德,于是杀掉来复。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老疑心人家在讽刺挖苦他不“光彩”的出身。这方面他简直就是阿Q的祖师爷,觉得“光”、“秃”、“僧”及其同音、近音字特别刺眼刺耳。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之句,在朱元璋看来,“生知”有讥讽“僧智”之嫌,活得不耐烦了,杀。各类贺表颂扬朱元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2.
宋濂从元末以文名扬天下,自与朱元璋相知相遇后,便以帝师身份辅佐朱元璋夺取天下,治理国家,教育皇子。然而,宋濂与朱元璋在议孔与政治上的分歧,使得二者愈离愈远。终于,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之机,促成了宋濂的悲剧晚年。宋、朱之矛盾,实则也是明初专制皇权下君臣关系日趋冰冷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反元起事中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是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1);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2);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  相似文献   

14.
<正>朱元璋大义灭亲,不但巩固了明初的基业,也成为朱元璋依法治国、铁腕反腐的一则范例,流传后世。只是到明朝中后期贪腐盛行,从这一点上来说,反腐最终还是需要制度和监督来彻底解决。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  相似文献   

15.
在朱元璋蜕变原因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的影响。由于朱元璋有着贫苦的出身和小生产者的狭隘和浅薄,才使得地主阶级很容易在其几乎荒芜的大脑沟回中播下封建思想的种子,最终使朱元璋成为地主阶级新的代理人。在朱元璋蜕变过程中,地主儒生竭力向他灌输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积极推动朱元璋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劝说朱元璋团结、依靠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这样,朱元璋逐渐真正成为封建思想文化的虔诚信徒。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佃农家庭。元至正四年(1344年),皖北大饥疫,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相继去世。贫苦无告的朱元璋只好入皇觉寺为僧。不久又因乏食而作了遊方僧,遍历光、固、汝、颍诸州,凡三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朱元璋迫于形势,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从此开始积蓄力量,剪灭群雄,并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登上了皇帝宝座。朱元璋不仅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中心人物,是维持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如何正确地评价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历史人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題之一。而在这个问題上却经常存在着两种截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彻底打败了项羽,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并于是年即皇帝位.他在洛阳南宫置酒会宴群臣,要群臣谈一谈"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不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说他善于用人,这是符合实际的.但是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8.
<正>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将分封制纳入治国策略的重要典型之一,也是分封制为害最深的一个朝代。而分封诸王又是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明朝的兴亡史离不开对分封诸王这个重要课题的探讨。 一 朱元璋分封诸王概述 1368年,朱元璋创建了明王朝.天下初定之际,他便处心积虑地总结周、秦直至宋、元历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要使朱明王朝长治久安,必“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  相似文献   

19.
在封建社会里,任何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在夺取权力斗争的过程中,面对着共同的敌人,一般尚能够保持团结一致的。但是,在取得夺权胜利之后,其内部必然会为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和斗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他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集团,随着改朝换代的胜利,都已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成为皇帝、国公、列侯、高官显要。各个成员之间,为了自己的私利,必然要为分配胜利成果而明争暗斗。朱元璋杀戮功臣就是新形势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教育后代、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关系到统治阶级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历代统治者无不将此作为一项长久的战略任务来认真对待。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巩固一姓皇族的统治,不少封建帝王善于总结统治经验,并运用于教育子孙之中,呕心沥血,殚思竭虑,期翼后代成为卓有才干的继承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人。朱元璋出身于贫苦的佃农家庭,少时为地主放牛,倍受剥削和欺凌。至亚四年(1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