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阳渐(1871-1943),字竟无,近代佛学居士。1871年出生于江西宜黄。幼时刻苦攻读,二十岁入学,因不喜科举,转而研究经史、天文、历算及程、朱理学。肄业经训书院,称高材生。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慨然于杂学无益世用,一心专研陆、王心学,欲以补救时弊;  相似文献   

2.
新安理学家程洵是朱子赏识的弟子之一。程洵对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朱子对其指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朱子的影响下,程洵成为新安理学大家之一,以至于“凡登程洵之门如出文公之门”。  相似文献   

3.
两宋理学家的文学观念及理论曾经一度被人们误解至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它,并且挖掘出它的思想光辉。研究成果纷呈于世,初具繁茂局面。主要表现是:讨论理学与文学的关系;专论理学家个体文学创作和思想;研究理学诗派;考察理学文论范畴和核心命题;研究理学美学;理学家诗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总体来说,在整体研究方面较为绵薄,尚可推进。  相似文献   

4.
南宋理学家陈淳的诗歌在理学诗派中是较有特色的,值得总结、研究。陈淳的诗歌以"切于日用"为主要原则,艺术性虽然不高,但却丰富了理学诗歌的吟咏主题。陈淳将诗歌视为说"理"、反省与施教的一种特殊工具,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具有充实的性理内涵、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饱满的教育热情。因而,陈淳的诗歌反应了理学诗的某些共性,又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治学唯"朱"是归,治经以《尚书》为重;本之于《大学》的修养论;博洽群经、网络百氏,为新安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岁寒堂诗话》看两宋之际理学文学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戒深受理学影响但并未被完全桎梏,其《岁寒堂诗话》立足于传统诗论,又吸收在他看来理学诗论之可取部分,一方面以传统诗论纠正理学之偏失,一方面又不觉间以其所受理学影响对传统诗论作出新的诠释。他出入于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左右逢源、又体现出独到的个性风格和自家悟境的文学观念,为理学最终形成自己道德与文学相统一而又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其道的道德诗学思想开启了思路,客观上折射出了理学文学观由北宋时期的偏颇僵化、举步维艰发展到南宋时期的自成体系、成熟完善这一演进之迹。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桐城派鼻祖的方苞其政治态度之转变,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他的身世、经历及《南山集》案是对清政权心向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多是理想化了的山水,一般是通过实地描写自然景色来抒发思想情感并表达作品的主题,而南宋的山水画由于特殊的环境则讲究画面含蓄,力图实现爱国情感与诗意之融合。在山水画的自然观方面,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的画作则是一脉相承的,官府所推崇的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极大,并成为其精神法则。  相似文献   

9.
佛教于东汉初期传入中国,经魏晋,至南朝梁武帝时达到鼎盛,兰若众多,规模宏大;法会常设,上至帝王公卿名士,下至黎民百姓,崇信佛教蔚然成风。而皇侃的《论语义疏》正是完成于这一时期,尽管是对儒家经典《论语》作解释,然时风所及,其不可避免地受到佛学思想影响,无论是在用词、体例,还是在思想阐释等方面都留有佛学思想之痕迹。  相似文献   

10.
吕溦认为,佛教的人生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论,积极人生主要表现为人类特有的“向善意欲”,而“向善意欲”的根源正是佛教所讲的“缘起”。就具体的缘起理论而言,业感缘起论、受用缘起论和自性缘起论分别是与个人自由、社会变革和圆满人生相对应的。因此,佛家对于宇宙人生实相的分析,并不是出于理论本身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现实人生实践的指导,主要是说明人生追求“善法欲”的合理性。吕激对佛教经典中“微言大义”的阐发,其实质是想借此实现传统佛教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1.
该文试图由考察<喻世明言>中三类不同的僧尼形象入手,兼及冯梦龙的其他诗文,探讨冯梦龙对佛教的真正态度,以及形成此种态度的原因.该文认为,冯梦龙本人反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激烈他在反佛教禁欲主义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当时的社会与个人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朱子对佛教的超越体现在:不仅热爱生活,更要认真应对生活;由佛教“本心”的立场转换到理学“本天”的立场;由禅门的“理障”上升到理学的把物理与虚灵结合起来;承认“情”的积极性价值,提出“四端说”;最终由佛学的“豁然顿悟”上升到理学的“豁然贯通”。朱子的哲学触及佛教的灵魂深处,的确称得上构成中国思想史上放射出异彩的“深造自得之学”。  相似文献   

13.
14.
从近现代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佛教唯识论大体包含着以下三个认知结构层次:“八识”说(即关于主体认知的心理结构)——“四分”说(即关于主体认知的能力结构)——“生识”说(即关于主体认知的发生结构)。本文将依次阐述,愿求正于方家。对认知主体结构的关注,是近现代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德国古典哲家康德所开创的主体论哲学传统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19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佛教唯识论者也非常注重认知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梁启超曾明确地指出:“法相(唯识)宗书数百卷,  相似文献   

15.
吕澂认为 ,佛教的人生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论 ,积极人生主要表现为人类特有的“向善意欲” ,而“向善意欲”的根源正是佛教所讲的“缘起”。就具体的缘起理论而言 ,业感缘起论、受用缘起论和自性缘起论分别是与个人自由、社会变革和圆满人生相对应的。因此 ,佛家对于宇宙人生实相的分析 ,并不是出于理论本身的目的 ,而是出于对现实人生实践的指导 ,主要是说明人生追求“善法欲”的合理性。吕对佛教经典中“微言大义”的阐发 ,其实质是想借此实现传统佛教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6.
唐宋之际的时代剧变,使此期文人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或悲世,或混世,或避世,不一而足。文人所扮演的儒者形象也因此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服务于割据政权的幕僚文士、苟安于乱世的混世文人、不受传统束缚的风流才子等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新角色。这些变化是此期文学面貌的形成基础,也构成了唐宋文学转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词在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之后,在渐趋雅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正统儒者所接受,理学家也都普遍染指词的创作,且对词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学家词学观与有别于宋词主调的理学词派则又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词学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影响。一般而言,北宋理学家大多对词持坚决否定态度,涉足词的创作者亦少;南宋理学家对词的态度大多较为通达,对具有充实内容并发挥社会功用者甚至大加赞赏,自身也大量涉足词的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吴儆是南宋新安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政治学说包括“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法久必弊、弊极必革”的变革主张、地方政治中的“三害论”和以吏治为核心的“治民理财”观等内容.他的社会政治学说具有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两大鲜明的特点.而这两大特点的形成,与新安学派的学术环境以及吴氏的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兰茂是云南明代一位慧眼独具的理学家。他的《玄壶诗》是其独树一帜的理学思想代表作,在自我完善的修道经下面,闪现出深刻的思想批判光芒,批判的矛头指向从贪官污吏到皇帝,从人间世俗到迷信虚妄。在破除迷信方面,他提出“了得非魔非幻,浩然天地齐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他说出了“人巧胜天,终归败绝”,足让世人震悚的话。要研究宋明理学的因革与发展,需要研究兰茂的理学思想,认真读一读他的《玄壶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