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在代表大会最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文献中,党的政治方针得到了充分的、鲜明的反映。文献的核心是加速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这一思想的体现,它首先要求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因为人的职业训练和思想品德的完善,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负责公民的普通教育和职业学校改革的措施,都是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在苏共新纲领的明确条例和二○○○年以前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中都着重指出,学校改革并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运用关于年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大浪淘沙式地形成独特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显著的育人成果的长效展现。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以崭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创建现代学校文化创造了新的契机。现代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办学哲学、教育理想,是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共同生活的全体师生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现代先进的学校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也是课程改革最终“物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政 《今日教育》2005,(1):37-37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高素质的要求。为此,必然要求对教学和课程的概念重建,制度创新。为适应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学校必须进行优化重组,转变教育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新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拉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促使学校文化转型,而学校文化转型关涉课程改革的发展前程;学校文化的转型涵盖学校主体文化、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的转型。本文意在探寻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为新课程的生长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6.
立足文化角度思考课程改革问题,彰显了课程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规范层面的文化逻辑相互分离、共享价值的文化再生产冲突、潜在假设的文化导向偏差,造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受阻。因此,立足学校文化重建的思考向度,在学校文化本体追问的内在向度中,应形成潜在假设下的反思品质、催发价值观的性向转变、保持规范与文化的适度张力;秉持"全"的统筹品质,在关系思维的外在向度中,以学校文化的关系耦合性、发展可持续性为坐标,使课程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7.
韩晶 《成才之路》2011,(13):4-4
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即"供给驱动"转为"需求驱动"。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即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最终满足学生需要、满足企业需要。为此,学校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采用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阵地之一。新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了综合课程科学课,强调要培养残疾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贯彻课改精神,就要从科学教育的作用、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适合残疾学生的科学教育方式三方面入手,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科学教育,培养残疾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质教育与物理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学科是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的先导科学,在人类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素质的教育尤为重要。1966年,美国的一批学者根据二战之后二十年间大量的文献调查,揭示了科学素质的六个范畴:1.概念性知识——构成科学  相似文献   

10.
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PS)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科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关系到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改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本文首先从科学教育史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其次分析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它的原因,最后考察了以往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内源发展的行动主体,其作用机制在于教师的课程认同、教师的课程参与以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通过以下三条策略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内源发展:转变教师的课程身份,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赋权;开发校本课程,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空间;开展校本研修,以研究促进教师课程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2.
13.
科学课程价值目标的追求,强调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课程教师要成为探究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和评价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综合培养”、“过程研究”、“科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结构与学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根据当前学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社会文化方面的根源,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课程内容改革问题,以及学校课程在继承和传递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着实加大了学校对课程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带给教师的是更为宽阔的实践创新平台。前不久,我有幸走进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参加了该校承办的“顺义区高中课改走进样本校”系列活动现场会,大会的主题是“专家走进课堂,引领实践反思”。我关注的是实践反思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到底聚焦了哪些值得研讨的问题。学校梳理出以下两大问题:如何面对新课程,改进教师原有的教学惯性,促其实现自主发展?如何针对学生需求,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会上,北京和外省市课改专家通过听课、  相似文献   

16.
汪斌 《成才之路》2010,(36):12-13
笔者通过对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体育学习评价等的思考,提出了自己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人才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型人才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蒋乃平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对“复合”的内涵给予恰当的定位,并通过课程改革落实在课程设置上,才能适应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旺盛的活力。一、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培养方向不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能够使职校从困境中走出,因为它通过管理的“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将民主的管理模式与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体系结合,使学校的管理体系得以提升;通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多元双向的教学评价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学校各部门的衔接和服务于教学的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课改大环境下,最终使学校的特色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必须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有什么关系?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答案。研究国内外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梳理职教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会找到不同答案的共同点,那就是:课程改革引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课改统领学校改革,可以发挥改革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