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声名鹊起的朦胧诗已经被认可为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产品,当它的光影渐渐淡去之后,中国当代诗坛尤其是当代先锋诗歌阵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呢?这恐怕是所有瞻望中国新诗前途与命运的人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罗振亚先生的新著《脓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2005年6月版)。在全面搜集整理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先锋诗歌发展的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美学的探寻与历史的追问,对上述那些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作了初步回答,为我们准确理解世纪之交中国新诗的现实样态、审美特征和流变轨迹提供了非常直接、非常重要的认识路径和诗学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代先锋诗歌是在一种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来接受西方反讽诗学的,因而它的反讽精神本质上是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类型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语言反词、游戏、狂欢、和歧义来解构工具理性,以开放的姿态和非确实性本真存在来质疑历史理性,以精神实体的自我分裂来形成异己的力量,达到独立诗意的自由存在。正是这种反讽诗学的展现,使得当代先锋诗歌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批评的只是一种解构和破坏的力量,而是在解构和破毁之外同时蕴含着一种新鲜的世界诗意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李翠云 《文教资料》2007,(34):176-178
《百年孤独》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叙述时间的艺术处理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其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构建了一种主体化的时间格局,体现了作家个体化的时间体验和自由创作的意识;其差异性在于:前者在主体化的时间格局中糅合了集体的经验、人类的记忆,叙述时间充满生命力、具有超越性、饱含文学审美张力。后者将叙述时间聚焦在叙述者个人的时间体验之上,仅仅关注叙述者的叙述快感,叙述时间冷漠、抽象、支离破碎而又充满游戏性,缺少具体的生命内涵和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诗经》研究,是“五四”开始的现代诗经学的继续,前十七年的发展过程是由兴旺到逐渐封冻,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课堂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从三个层面对经典诗歌的内涵作出富有当代性的阐释:一是在辨析原义时重视文化解读,二是在解析文本时突出情境阐发,三是在分析形象时启发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在一次次批判与清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宰诗歌命运30余年的似是而非的主流文艺理论话语,这一理论话语又吸收和强化了新诗史上业已存在的直白化理论,从而使得缪斯的容颜发生了畸变,诗歌的发展丧失了生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和“朦胧诗”影响的日益扩大,新诗创作才又逐渐回到其自身的轨道上,诗学意义上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诗歌创作格局才逐渐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7.
西安诗人胡宽的后期诗作融合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诗歌风格,是对中国当代诗歌后现代性的一种超越。其代表作《雪花飘舞……》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超越性。  相似文献   

8.
在新世纪里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 ,我国知识分子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将越来越显得重要。可是 ,由于种种原因 ,近年来对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甚为薄弱。可喜的是 ,有那么一个战斗在知识分子工作第一线的课题组 ,长期以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老同学全展一直乐此不疲地在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的园地里耕耘。现在,凝聚了他多年心血的专著《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就要出版,作为他的同行,除了借此机会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以外,对本书的学术成就略作评介,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也是很有必要的吧。中国的传记文学,源远流长。从煌煌的正史中那些帝王、名臣、异人的传记到有趣的野史中那些“信不信由你”的人物传说,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研究人、从人事中感悟世道的人文思想。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常常难免“神化”或“妖魔化”的倾向,但经过薪火相传的书写,毕竟建构起了中国人的历史群像序列。其中有民族的脊梁,也有历史的渣滓,有聚讼纷纭的名人,也有没有被时间遗忘的小人物。谈及中国的人文精神,一般常谈的是儒、道、佛经典。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学术场域的活跃人物,陈平原既立定纯正的“学人立场”,又不忘幽远之“人间情怀”。此书论述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落笔处小,关涉者大。其思辨之精微、关怀之幽远、点题之敏锐、见解之智慧,尤其关系未来中国文化之建设进程。之所以能这样从容与智慧,与其适当调试自家“当局者”(Insider)与“旁观者”(Outsider)身份之间张力的思路大有关系。故此,这本以演讲稿为主体,以对当代文化问题探讨为中心的著作,实际上为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与“大众接受”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范式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人对不同人称代词的取舍,反映出人称意识、体物视角、言说方式、诗意建构的差异性。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与多样化表现,打破了古代格律诗歌长期以来隐藏主体或主体缺位的含混状态,使现代诗歌的内涵趋于多义且具有了多重发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句法、诗体结构及音节节奏等一系列形式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育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育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陆耀东教授从19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该领域尤其是新诗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新诗史>第一卷的问世,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其厚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此外,他在给诗人作评传时的客观审慎,对长篇叙事诗的梳理和价值重估,以及在文学理论建设方面的开拓创新,都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诗派在继承西方象征主义的"契合论"和"纯诗"理论的同时也进行了自觉地创造和发展,他们否定了西方象征主义由"契合论"而引申出的过度神秘暗示以及由这种神秘暗示所导致的抽象晦涩的诗风,而是追求一种朦胧含蓄的诗风;在继承"纯诗"理论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气质意蕴的思想有所继承,从而为中国现代纯诗的建构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受儒学“秩序意志”的深刻规定,中国古典诗学奉行“文以载道”的核心原则,由此形成既具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味的文质编码程序。该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文论逻各斯中心话语的适度解构,力图在马列文论、西方文论等多维参照中,探索世纪转换关头中国古典诗学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路径,以期在开放性的世界对话中达成体系化的现代超越。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诗歌标题作为新诗的组成部分,形态多样,功能丰富,特征鲜明。新诗标题的现代变革,以中心词制题、意象性命题和开放性形态确立其基本面貌。与传统诗歌范式化标题不同,新诗标题以修辞的运用、叙述与抒情的参与和语言符号意蕴空间的建构,突显标题功能。新诗标题与诗歌内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诗人常常将诗旨和隐喻嵌入标题,诗歌标题与内容在诗歌意义上相互生成。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使标题具有个性化色彩和风格化特征,时代的语境也影响着标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群体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内涵之一;群体关怀是晋察冀诗歌情感的突出特征,这既是对现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也以自己的个性参与了这一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追寻诗人穆旦的英诗翻译的踪迹,并探讨他的译诗是如何影响其后期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诗歌发展史上,西方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律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而且至今仍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都遵循严格的格律,这和当下面临的诗歌困境同时说明:格律是诗歌生命的一部分,无律则无诗,新诗也不例外.这对当下建立新诗格律、走出新诗困境、繁荣现代诗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