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行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组织支持、创新意愿和创新行为的6个量表,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收集了302位研究生的调查数据,利用通径分析法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第一,研究生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会通过影响创新意愿对研究生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第二,考虑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后,研究生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强度更大,表明组织支持对研究生实现从创新意愿到创新行为的促进与激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欺骗行为与欺骗行为意图、行为态度、行为执行能力以及道德规范的特点和关系,为高职院校处理和应对学业欺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运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欺骗调查问卷》对深圳高职院校的3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学业欺骗行为显著高于女生(t=8.148,P<0.01);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F=6.418,P<0.01);艺术类专业学生显著高于其他专业(F=5.515,P<0.01);回归分析和中介变量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学业欺骗意图作为中介变量,在行为执行能力、行为态度、道德规范对欺骗行为的影响之间存在调节作用。结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规范标准越高、学业欺骗行为执行能力越弱、欺骗行为态度越消极、欺骗意图越弱,欺骗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反之,欺骗行为发生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借助ERP沙盘模拟实训这一真实实验场景,对大学生创新的计划行为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不仅证实了创新态度、创新主观规范和创新行为控制感知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且针对自我效能感、建设性争辩、时间压力、任务反思和组织支持五个外生潜变量,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过程控制的干预策略。分析显示,通过加大组织支持力度建立积极的创新氛围、对任务反思和建设性争辨实施积极引导、提升自我效能感等策略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实施创新行为,而时间压力的触发则需要慎重。高校在开展实验实训和其他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可以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行为控制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绩效。  相似文献   

4.
课程网站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何促使学生使用课程网站成为研究重点。交互性是课程网站的核心特点,是学生与课程网站之间的纽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学生视角和交互视角出发,引入交互的概念,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扩展,探讨交互性对课程网站使用意向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拓展模型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对个体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解释力。本研究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对教师的融合教育态度和实际的融合教育行为进行分析,从影响融合教育行为的三个关键因素“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出发,提出了改善教师融合教育行为的路径:优化融合体验,提升教师融合教育认可度;利用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增进教师的融合教育主观规范信念;“内外兼修”提高融合教育教师感知行为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冰雪旅游,揭示高校学生参与冰雪旅游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基于价值—态度—行为(VAB)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通过对283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冰雪旅游参与行为;个人价值观通过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冰雪旅游参与行为;个人价值观通过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冰雪旅游参与行为。研究最后提出了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冰雪旅游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定义,归纳其构成性规则,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另辟蹊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构成性规则体现政治性、灌输性、人本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直面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新模式,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话语内容;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话语传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话语表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话语价值,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姚斌 《职教通讯》2020,(2):55-6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个人特征变量,构建了高职学生入党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高职学生入党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政治面貌对其入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均能正向影响高职学生的入党意愿和行为,作用力依次减弱;高职学生政治面貌能够通过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入党意愿和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综述法,对计划行为理论相关变量测量的视角、维度构成及测量量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情感与认知信念是行为态度测量的重要维度;选择参考群体及细化规范变量是主观规范进行测量的主要方法;行为控制认知测量可划分为自我效能与便利条件两个测量维度。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立系统、科学与本质地刻画用户及其流量动态特性,以及网络自身行为特征的模型,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乃至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香港与内地在教育交流方面日益频繁,来内地高校求学的香港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香港8所公立高校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三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高校求学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影响最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内地高校质量和国际声誉、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对香港在校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创造良好香港在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航空职业操守是民航运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文章关注航空职业操守的教育问题,在明确航空职业操守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分析目前航空职业操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态度引导、主观规范加强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力的提高三方面提出了将航空职业操守整合进民航特色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建议,为后续进行实证研究并形成完善的整合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聚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形成过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创业态度、创业行为控制和创业决策三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福建、浙江两省46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假设模型中的创业态度变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创业决策变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影响,但不显著。另外,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归因方式、认知程度、重要他人和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928份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研究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对研究生参与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变量中,研究生的个人特征即年级、政治面貌会正向影响研究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消除学生劳动认知偏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构建并完善高校社会两位一体的劳动协同教育机制;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建设,充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16.
建立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PD)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是专业化有效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体的心理品质、知识储备和行为理解力。推动高职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需要深入探讨行为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为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的分析框架,对江西省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家长参与幼儿园共育是家园共育理念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家长参与幼儿园共育动力不足已成为家园共育深度合作的主要障碍。从计划行为理论的态度、规范和行为控制等视角来研究发现,影响家长动力的原因有家长参与态度消沉,家长感知收益冲突差异大;参与规范政策与支持力度欠佳,家长愿望难以实现;参与感知行为控制较弱,双方共育掣肘大等。由此,建议通过改变参与态度,明确家长诉求,平衡感知收益与感知冲突;重塑参与规范,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家长参与责任感;提升感知行为控制,优化家长参与体验,幼儿园资源条件持续完善,提升家长参与共育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背景下,移动学习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可能。该研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理论模型框架,检验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上级影响、自我效能和便利性对移动学习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同事影响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影响不显著;不同学历、学段、从教时间长短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没有显著差异;男女性别在行为意愿上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加强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的一些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512名普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将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运用于融合教师研究领域,旨在了解和预测教师针对残疾儿童开展融合教育行为的概率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接纳态度、主观规范和融合效能均能显著预测融合意向,融合效能在主观规范与融合意向间起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入拓展变量后显示,集体效能显著预测融合意向,并在主观规范与融合意向间起调节和部分中介作用;而专业知识在接纳态度、融合效能与融合意向间产生调节作用。综上,未来可从树立融合教育理念、培养融合教育素养以及创设融合教育氛围三个方面,提升普通教师的融合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