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山西省部分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和部分女大学生的最新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依据,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状况,揭示女大学生就业发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希望建立一个有利于女大学生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重构女性的主体意识,以推动女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率低、从事职业范围狭窄。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主要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就业政策和法律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大众传媒因素等几方面。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即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拥有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政策层面消除女性就业歧视、以社会性别视角完善女性就业法律、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就业、从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期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观念误区、市场调节失灵、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劣势以及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缺陷等因素均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改变传统性别观念,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其素质;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是减少和避免就业中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视女大学生的培养,造就适应社会形势、适应未来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女性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受传统文化、社会角色以及女性自我认识等因素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之路面临重重阻力。文章基于社会性别视野的角度,对影响90后女大学生成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女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等方面探寻女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女性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生育歧视、外貌歧视和能力歧视。由于女大学生在经济上的性价比低于男大学生,女性就业保护制度还不健全,女性的生理差异和承担的社会角色成为就业弱势,加上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社会竞争加剧等原因增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大学生择业问题根源于长期以来男权所主导的社会文化及受此文化影响所形成的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提升女大学生择业质量:普及女性知识,推进高校社会工作,改善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职业素质;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实现办学主体与市场的直接衔接;净化社会大环境,强化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倡导性别平等的网络环境,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女大学生越来越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也因此抬高了就业门槛,设置了性别限制。由于性别歧视的存在,女大学生就业时多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公平待遇,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社会要提高性别意识,消除性别歧视,转变性别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与此同时,女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9.
对湖南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调查,通过湖南女子学院的个案分析,分析研究湖南女子学院的基本状况、女性学科的课程体系、性别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提出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促进就业的措施,通过加强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加大对女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女大学生性别心理问题的调适,以帮助其增强未来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原丁 《教育评论》2013,(1):63-65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因性别原因而带来的尴尬,既体现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中也暴露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能力不足和社会媒体的过度关注。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入手,分析刻板印象社会化建构的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希望女大学生及社会客观看待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实现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对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更加突显,由此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问题.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角色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女性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渐提升,但因社会文化及其自身特征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女性就业及其人力资源再投资的机会,使得女性在就业及创业发展中遇到不少困境。本文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职业发展的路径,同时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预防用人单位在雇用、培训、晋升等环节歧视女大学生,促进女大学生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中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13.
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要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必须着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为此,高校要着力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信息充分交流的机制与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女大学生自己也要了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强择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社会学实证研究与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状况、成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疆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具体思路.文章认为,政府积极干预、率先垂范在大学生平等就业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协助配合是纠治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自觉地、有意识地引导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营造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实现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治本之策.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对于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大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牵涉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核心内容,最后研究了构建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体自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为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搭建平台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进行调节。简而言之,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改变我国目前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女性面临一种从依赖到独立的人生困境转换,作为最具现代意识的女性群体,女大学生是否对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状况及发展机制的分析,指出理工科女大学生现有的主体意识发展水平与大学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明确提出理工科大学应将促进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冯祥斌 《教师》2008,(22):3-5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后,大学毕业生尤其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女性就业面临的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女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就业人群,她们对自身今后的职业规划还缺乏严格的职业指导,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模糊状态。因此,对女性职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高知人群的代表,其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男女平等、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而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权益受损等现象日益突出,对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救济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